当前位置: >> 蔬菜技术 >> 正文

豌豆尖种植技术

【来源:中国农业网】 【时间:2018/4/26 10:52:00】【  】 【打印】 【关闭

  1.目前多数豌豆品种都可用于生产豌豆尖,利用较多的是青豌豆、山西小灰豌豆等品种;

  2.用于生产豌豆尖的种子要求种皮较厚、颗粒圆大、表面光滑,发芽率、纯度、净度都比较高,抗病能力强,产量高;

  3.精细整地 豌豆根系较弱,宜选择排灌方便、中等肥沃以上的壤土,整地时适当深耕细耙,保持土壤疏松,以利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更好地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逆能力;

  4.按2米宽开厢,理好排水沟;

  5.在整地时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如堆渣肥等1000-1500公斤,增施过磷酸钙20- 25公斤,硫酸钾8- 10公斤或草木灰50-60公斤,水粪约15挑。

  适期播种:

  1.豌豆属耐寒性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喜凉爽而湿润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18-20℃,茎叶生长的适温为15℃左右,当温度高于25℃时,种子发芽速度虽快,但幼苗长势弱,植株容易早衰,豌豆尖的产量很低;

  2.应将生产豌豆尖的播种季节安排在温湿度都适宜其生长的季节中,秋播时间不宜过早,以晚秋或初冬播种最好,盆地内一般安排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合理密植:

  生产豌豆尖的豌豆种子适宜直播,并应适当密植,行距30- 40厘米,窝距20-25厘米,每窝播种3- 5粒,播种后盖疏松泥土2- 3厘米厚。

  化学除草:

  1.杂草多的地可在播后出苗前施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灭草;

  2.具体作法是播种后3天前,亩用43%甲草胺乳油2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土表,能杀死出苗前土壤中萌发的杂草,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有比较好的防除效果,对豌豆安全,但对已出土杂草无效,故应注意在杂草种子萌芽高峰期而未出土前喷药,以获得最佳灭草效果;

  3.甲草胺能被土壤团粒吸附而不易淋失,也不易挥发,但可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效期35天左右;

  4.在豌豆生长期间也要注意除草,主要以人工扯除为主。

  田间管理:

  1.豌豆出苗前切忌浇水,以防烂种,这是播种时要求土壤墒情要好的重要原因;

  2.一般在齐苗后亩用2-3公斤尿素兑入清淡畜粪10- 12挑淋灌;第一次采收后亩用尿素10-15公斤,兑入清水中提苗,以后每采摘一次,亩施3-5公斤尿素;

  3.注意,若遇干旱,应浇足清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豌豆嫩尖肥大,提高豌豆尖的产量。浇水时最好不加人粪尿,以保持清洁卫生;

  4.在豌豆苗生长期间,若雨水多,应注意及时排水,严防田间湿度过大而诱发病害。

  豌豆苗的病害:

  1.主要有白粉病、褐斑病等,在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若病情较重,可连喷2- 3次,每隔7-10天一次;

  2.虫害以蚜虫为主,它主要吸食茎叶汁液,使叶片翻黄、卷缩,嫩尖失去商品价值;同时它还传播病毒病,造成黄叶、小叶、叶片皱缩卷曲、叶质发脆,植株多矮化而枯死;

  3.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防治即可。

  适时采收:

  1.播种后大约35天后,当豌豆苗长到18-20厘米高时,即可开始采收豌豆嫩尖,一般采摘顶部带有1-2片尚未充分散开的嫩叶;

  2.半个月后可采收分枝嫩尖,每个分枝应留基部2-3节,以便继续产生分枝;以后每隔15-20天便可采摘一次,一季可采收9-10次;

  3.春后气温渐渐升高,豌豆苗会现蕾开花,顶部嫩尖质地也随着变差,此时应停止采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