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绿畴·银棚·致富梦 —— 看山西榆次区东阳镇如何建成我市首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绿畴·银棚·致富梦 —— 看山西榆次区东阳镇如何建成我市首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来源:晋中日报 】 【时间:2014/8/29 14:19:00】【  】 【打印】 【关闭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站在榆次区东阳镇东清线附近的制高点上远眺,一座座拱棚排成排、连成片,白花花、亮闪闪,在暖阳的照耀下泛着耀眼的银光,似一望无垠的白色丘陵连绵起伏。

  这是东阳镇万亩设施蔬菜园区。这绿畴里的银棚,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创造着致富的奇迹。以此为引擎,还将带动该镇东西两翼再各形成一个连片万亩设施蔬菜园区,力争“十二五”末在全镇形成3万亩的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东阳,这个素有“三晋蔬菜第一镇”美誉的纯农业乡镇,这个向绿色进军、向绿色要效益的蔬菜种植大镇,这个我市首家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的乡镇,正带领着全镇21个行政村、2.73万人民,打出现代农业牌,踏上蔬菜产业致富路。

  富庶小镇的种菜经

  东阳镇地处榆次西南,南毗太谷,西连清徐,是晋中乃至山西以蔬菜生产聚集而出名的富庶小镇。这个镇子在历史上也有着富庶的传统,纵横整个清朝200余年、打通“万里茶路”、把茶叶生意做到俄国的老常家,就在东阳镇的车辋村。这里的人民,传承着祖上精打细算、细心经营的传统,在肥沃的田地上精耕细作,一度使这里成为全省重要的粮、棉、菜基地。

  东阳镇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业发展。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全镇5.8万亩耕地上就排列着450眼水井。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这里不仅是榆次的“米面袋子”,其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亦稳居全榆次第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那个时期,东阳数万亩耕地上只是零星地点缀着一些蔬果,供农业合作社社员食用。

  说起东阳蔬菜产业的起源和发展,该镇农技推广站站长毕振源最有发言权。1975年,高中毕业后,毕振源选择回村种地,有股子钻劲的他潜心搞棉花种植,担任村里的科研技术员、病害测报员。1983年,他到镇农技推广站工作,这一干就是31年,见证了东阳蔬菜产业强势发展的全过程。

  毕振源记得,在农业学大寨时期,东阳镇西范村是有名的先进村,有一年,村里种了些芥圪瘩,送到蔬菜公司虽然只能卖几分钱一斤,但一亩产上万斤,算下来也是几百元的收入,而当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仅为几十元。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80年代初,榆次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的东阳人开始盘算起自家责任田里的投入和产业。“千斤粮,万斤菜”。西范村种芥菜的事情,还在村民脑海里留有深深的印象。为了更多收益,他们决定在长了多少年粮食作物的大田里种上蔬菜。一开始,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只在2万亩冬小麦收获后,复播种上了大白菜。那是个物质紧俏的年代,生产出来的蔬菜根本就不愁卖,每到丰收季节,村民们骑上自行车、开上三轮车,进榆次、上太原,早上出门一车菜,晚上回家一兜钱。

  尝到种菜甜头的东阳农民,逐渐减少粮食面积,不断增多蔬菜面积,直至全镇60%以上的耕地种上了蔬菜。一年一年的试种,青椒、西红柿、葱头、红白萝卜、茴子白、菜花、大白菜等蔬菜,成为东阳菜的当家品种。东阳镇也成了有名的蔬菜之乡,村民们不再仅限于自产自销,信息敏锐的经纪人闻风而来,把东阳菜销往了广州、河南、河北、上海等地。

  “三晋蔬菜第一镇”的产业拓展路

  1995年,东阳镇决定上马温室大棚。这对东阳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建温室对田地的要求比较高。一个温室要3亩地,而且必须是东西向的土地。但东阳镇人多地少,这意味着调整十几户甚至几十户的土地才能搞起一个温室。为了调地,镇、村干部只能挨家挨户做工作。但温室大棚的高收益,很快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蔬菜产业规模化程度一路走高。

  镇里一直把蔬菜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紧紧扭住蔬菜产业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并将其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总抓手。如今,全镇蔬菜播种面积5万亩(含复播),设施蔬菜面积1.2万亩,镇区建起占地3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贮量1000余吨的恒温保鲜库,农民经纪人达200余人,年产蔬菜30万吨,产值4.2亿元。蔬菜产业成为东阳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95元。而蔬菜生产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省乡镇之首,东阳镇也因此被誉为了“三晋蔬菜第一镇”。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紧跟全区“平川水地抓蔬菜”的战略部署,在稳定大路菜的基础上,以“大田蔬菜调品种,温室大棚出精品”的调产思路,按照“设施化、园区化、科技化、市场化、品牌化”原则,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壮大产业规模,全镇蔬菜产业发展成效明显,拱棚单棚收入2万元,温室单棚收入达到十万元以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