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蔬菜大棚圆了致富梦

蔬菜大棚圆了致富梦

【来源:山西青年报】 【时间:2014/7/30 10:15:00】【  】 【打印】 【关闭

  走进古县南垣乡孙寨村,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贯通全村,一座座标准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其中两棚就是南垣乡崔家岭村村委会主任孙海云所承包的。五年来,孙海云就是用蔬菜大棚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早在2007年8月,山西省选聘大学生村官时,孙海云已经在古县一大型焦化企业工作,工作条件好,待遇优厚。但是,作为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民的儿子,孙海云怀揣服务农村、回报农村的理想,积极参加选聘,通过选拔最终成为南垣乡陈香村村委主任助理。

  不断思考为民服务

  刚到村任职时,落后的生产发展方式、匮乏的文化生活深深地震撼了他。如何引领村民发家致富,如何丰富村民闲暇生活,成了孙海云经常思考的一个课题。他主动和村“两委”班子沟通,联系相关单位,成立了陈香村村民文化书屋,积极给群众讲解党的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同时,他还主动联系县文体局,在村内主街道及空地上,搭建健身器材,给村民提供了健身锻炼的场所。如今,农闲时赌博打牌的人少了,读书学习健身锻炼的人多了,精神文化丰富了,孙海云又在想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呢?

  2011年5月份,时值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之际,南垣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并向上级争取到一个生态式大棚蔬菜发展项目,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其中。南垣乡地广人稀,26个行政村中大多数村旱地多,乡党委、政府经过考察研究,决定在以孙寨村委首的几个村建设大棚蔬菜试点。得知这个消息后,孙海云非常高兴,他计划自己先在孙寨村村发展大棚蔬菜项目,积累经验后,再向陈香村民推广。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香村党支部书记董汉顺和乡党委书记鲁永记,董书记听了十分支持,乡领导也积极鼓励其创业并主动帮他协调。在各方的帮扶下,孙海云在孙寨村承包了两个蔬菜大棚。

  帮助村民找销路

  创业初期,孙海云积极配合乡政府、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自己动手,丈量土地、拉地线、打桩子,详细掌握孙寨村的土地情况。生态式大棚使用的是无缝管,搭建需要一定技巧,很多村民都不会。孙海云认真钻研搭建技巧,积极帮助村民搭建棚架、上覆膜。很快,这个敢闯敢干、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经过广泛查阅资料并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多次沟通,孙海云确立了以反季蔬菜为方向,以无公害产品为导向的青椒、西葫芦混种的模式。

  为了种好高品质的蔬菜,孙海云配合技术人员,帮助村民测试土地肥力、PH值等指标,帮助种植户分析每个棚的情况,确定每棚具体肥料配比。此外,他还通过自学掌握了大棚温湿度调节、防虫网搭建、二氧化碳发生器架设等技术,并对其他种植户进行了培训。2011年8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青椒快成熟的日子,大棚内又热又潮,村民孙红友的大棚内又长了虫子,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孙海云得知后立即帮助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除虫害,避免村民的损失。

  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村民没有销路,收的再多也没有用。”孙海云说,其实为了能让村民的青椒不愁销,一个月前就已经联系了洪洞、古县等菜商。下一步计划把所有的种植户青椒都集合起来,按照不同的品质进行定价,统一销售,一亩大棚的年收益能够达到7000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是没有耕耘一定没有收获。”这是孙海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在庞大的村官队伍中,孙海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优秀,在他看来,只要有长期扎根基层的热情,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就一定能把村官这份工作做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