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致富经 >> 峨眉高山蔬菜:黄土地上的绿色希望

峨眉高山蔬菜:黄土地上的绿色希望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4/6/26 17:06:00】【  】 【打印】 【关闭

  高山蔬菜因其独特的海拔、气候等优势,在我市努力打造“成渝蔬菜供应基地”的道路上占有一席之地。近日,笔者走进峨眉山市,走进这里的高山蔬菜,一睹乐山高山蔬菜的新发展、新优势。

  日前,笔者来到该市龙池镇莲花村见到村支部书记庞方洪时,他正准备走访群众。庞方洪介绍,“今年第一季高山萝卜马上就要投产,可下山主干道的错车位还没修好。上周,峨眉山市领导到现场落实这件事,我们得抓紧啊。”19个错车位需要征用19个村民的少量土地。一大早,庞方洪便带着几个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原以为万事开头难,可在和第一家农户交谈时,一听说是为了保证蔬菜运输,土地的主人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去第二户村民家的路上,庞方洪介绍,莲花村发展高山蔬菜有20多年历史,从种啥吃啥到吃啥种啥,从向老天爷“开口”到向科学“伸手”,发展势头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个别技术好、劳动力足的村民有近20万元的收入。”庞方洪自豪地说,“大伙儿尝到了甜头,你说,能缺干劲吗?”

  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和谐

  来到龙池镇太平村高山蔬菜示范区,栽满各色菜苗的坡地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的萝卜地很显眼。“照这势头,亩产上万斤是板上钉钉的事。”太平村农业技术服务员邹德超底气十足。身兼承包户的他,共承包了200多亩地。去年仅萝卜一项就卖了300多万斤,加上番茄、辣椒等其它蔬菜,纯收入超过30万元。

  据龙池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范章龙介绍,从过去的贫困村到现在的小康村,如今的太平村,变化最大的不是乡亲们的收入,而是村里的和谐与稳定。腰包鼓了,心就宽了。范章龙笑称:“这叫物质、精神双丰收!”

  “村民们其实也有担忧。”邹德超谈到,由于同科作物连续栽种时间过长,土壤肥力平衡被打破,加上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乡亲们特别希望农业部门能加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技术指导。如果能根据市场需求,引进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大家的信心会更足。

  携手省农科院保障农民增收

  “我们已对接了省农业科学院。今年内,该院专家团队研究出的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就会在全市示范推广。”峨眉山市农业局产业办主任黄德平介绍,这种采取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相结合的防治技术,能有效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流行。

  “群众的需求与我们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只是现在更加坚定。”峨眉山市农业局局长熊宗良谈到,目前,峨眉山市已与省农业科学院明确了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在未来3年内,该院将从集约化育苗、安全生产、新品种推广、人才培养等各个层面与峨眉山市展开合作。有了这些作保障,届时,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