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四川人民政府有关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四川人民政府有关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4/5/27 15:38:00】【  】 【打印】 【关闭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就深化我省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企业主体,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

  2015年底前实现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逐步实现基础性公益性科研与商业化育种分开。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支持企业转化科研成果,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推广“政府购买品种、企业集中繁育、项目配套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种业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广泛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加大对种业企业的风险保障、贷款贴息、担保补贴力度。加大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生物育种项目对种业企业的支持,省内各科研计划和专项要采取科技成果激励和研发风险补偿方式,加大对企业商业化育种研发工作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研发工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辟新品种审定绿色通道,确立和稳定企业商业化育种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引导企业增强保护意识,积极开展育种科研成果鉴定和专利保护申报工作。支持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二、强化创新要素市场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

  推进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依法有序向企业流动,培育壮大种业创新主体,促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全省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人才合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在不侵害原单位利益、不危害国家安全前提下,可以通过兼职兼薪、短期受聘、承担项目或课题服务等多种柔性流动方式到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工作。强化科研应用导向机制,改善创新与转化并重的人才评价制度,加大职称评定中转化推广绩效权重,将商业化育种成果及推广面积作为职称评定、专家评选、项目资助的重要依据。加强种业实用性人才培养,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企业育种研发人员培训。完善种业人才出国培养机制。探索完善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有效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四川省种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保障产学研合法权益。鼓励育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三、加强全省农林育种攻关,提升种业创新能力

  财政科研经费加大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逐步减少用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商业化育种的投入。加强种业相关学科建设,将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列入基本科技计划,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点开展育种理论、共性技术、种质资源挖掘、育种材料创新等基础性研究和常规作物、林木育种等公益性研究,构建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创制突破性的抗逆、优质、高产育种新材料。开展全省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建立健全我省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保存和利用及专项支持管理服务体系,启动省级重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要按规定向社会开放。编制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造林树种、珍贵树种和经济林树种等育种攻关五年规划与实施方案,增加育种攻关投入。按照“把握方向、合理分工、扶优扶强、突出绩效”基本原则,改革育种攻关组织方式与评价标准,突破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繁殖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支持种业企业新品种选育及平台建设,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基础性、公益性科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行新材料共享共用。鼓励种业企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技术人才,开展合作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四、建设和保护种子生产基地,提升良种生产能力

  加大对制种基地和制种大县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林木良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实施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现代粮油、蔬菜种子生产基地。落实制种保险、省级林木良种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研究制定国家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林木种子贮备补贴等政策。农业发展银行等涉农银行机构要加大对种子收储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

  五、加大南繁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南繁基地

  充分发挥南繁在我省种业中的大田用种质量鉴定、提高育种效率、补充杂交制种亲本供应、调剂供种结构及数量、种业科研等重要作用。研究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统一规划并建设长期稳定、有序的南繁基地。加强南繁组织、管理和交流协作,确保全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及科研优势。

  六、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建立诚信公平秩序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川办函〔2011〕262号),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品种、质量及销售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加强重要种质资源保护,避免优质种质资源非法流失境外,继续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犯罪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向公安、检察机关移交。各级农业、林业部门查处的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案件,要按规定时限及时向社会公开。建立种子市场秩序行业评价机制,督促企业建立种子可追溯信息系统,完善全程可追溯管理。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减少销售环节,规范种子营销网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种业发展的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种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现代种业健康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