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甘肃合水县蔬菜产业发展纪略

甘肃合水县蔬菜产业发展纪略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时间:2014/5/17 9:24:00】【  】 【打印】 【关闭

  打造放心“菜篮子”

  —合水县蔬菜产业发展纪略

  本报记者张文智通讯员李兆奎

  近年来,合水县把加快蔬菜产业开发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之一,着力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打造特色蔬菜品牌,构建蔬菜流通体系,实现了蔬菜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去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总产各类蔬菜21.4万吨,实现总产值1.4亿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从蔬菜产业中增加经济收入800多元。

  扩大规模蔬菜生产由分散到集中

  合水县蔬菜生产规模的形成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过去该县种植的蔬菜品种多、分布零散,对规模品牌的形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掌握造成不利影响。合水县委、县政府和蔬菜产业开发办公室清醒地认识到,要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必须发展特色种植,集中连片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为改变品种多乱杂、种植分布零散的局面,该县围绕蔬菜规模化生产、品种更新换代,不断出台优惠政策,新建,扩建县、乡蔬菜示范园区(基地)14个,引进推广优良品种53个,并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开展科技下乡等形式,加快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引导菜农由“经验型”向“技术型”转变,使蔬菜生产逐步向规模化靠拢,向品牌生产蔬菜集中。全县1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中,集中连片的特色蔬菜种植面积占85%以上。

  转换季节蔬菜生产淡季不淡

  集中连片生产加快了蔬菜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种植的步伐,但由于生产季节固定、品种少而不精、上市时间集中,大路蔬菜生产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而反季节蔬菜十分走俏,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收入相当可观。为了使蔬菜生产向淡季转移,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拱棚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生产,该县出台了优惠政策,进行资金扶持,开展技术服务。眼下,在合水县板桥川区就形成了一条全长11公里,西起板桥乡街道大桥,东至老城镇王台自然村,面积达8000亩的瓜菜种植示范带,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板桥白黄瓜生产基地。为了解除大棚蔬菜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合水县蔬菜产业开发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编发技术资料,培训菜农,常年深入菜棚蹲点示范,抓点指导,并鼓励技术人员包棚经营,实行工资照发,收入归己,调动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花开果熟随人意,春夏秋冬不相关,这是合水蔬菜生产的真实写照。目前全县以日光温室和塑料拱棚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年产各类鲜菜3400吨,实现产值500多万元。

  提升品质创特色品牌“护身符”

  随着蔬菜市场准入制度逐步的完善,品牌已成为蔬菜进入市场并取得竞争主动权的“护身符”和“通行证”。该县从标准化种植和蔬菜生产全程检测入手,认真把好基地选择、种植技术和生产过程全程检测3道关。同时,积极做好蔬菜商标注册工作,近年来先后申请注册了板桥白黄瓜、“蓓蕾”牌黄花菜、“绿太”牌山野菜等一大批特色蔬菜品牌。商标注册后的蔬菜身价倍增,从根本上调动起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带动了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以早育苗、早播种、早上市而远近闻名的“板桥”草莓、黄瓜、洋芋等产品畅销兰州、银川、西峰、庆城等周边省、区。

  开拓市场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

  为了使蔬菜产品销得俏、卖得好,合水县不断完善市场网络,建成了以西华池蔬菜交易中心为主的批发、零售、批零兼营蔬菜销售市场6个,成立了市场信息服务部,利用网络定期向外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向外推介合水特色蔬菜种植面积、种植区域等详细信息。与此同时,在蔬菜生产重点乡村大力实施“支部+协会+基地”的蔬菜生产、营销运作模式,扶持建成蔬菜专业协会8个,发展营销大户、种植大户和蔬菜经纪人586名,架起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桥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