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寿光市文家街道桑家庄村现代农业园区,桑德闽走到自家的16号大棚前,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贴在墙上的二维码。屏幕上显示出“您大棚里种植的是圆茄吗?”的字样,他摁了一下“是”。走进大棚,拿起一包“靓喷”硼,用手机扫了一下上面的二维码,桑德闽这才剪开肥料袋,进行施肥。
桑德闽以上这些活动,全部通过二维码同步上传到中农立华(寿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蔬菜安全可追溯生产监管平台上。
今年1月,中农立华与桑家庄村合作,为该村150个大棚装上监管追溯系统,并提供包括农资、化肥等从种到管的一系列服务。“在这个系统里,菜农用了啥药、施了啥肥、几时采摘等这些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形成种植日志。”中农立华农业部技术人员张帅说,基于这个系统生产出来的蔬菜进入超市后,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一下外包装上的二维码,蔬菜的种植地点、菜农的个人信息以及从种到销的全过程便一目了然。
使用这个系统前,桑德闽没听说过“靓喷”硼这种肥料,更不了解它能治蔬菜因缺硼引起的“花而不实”、“缩果病”等生理性病害。“现在省心啦。什么时候用什么肥料、药物,手机上都提醒。遇到不懂的难题,还有专家帮着解决。”桑德闽说。
追溯体系的建立不仅方便了菜农管理蔬菜,也让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贴了二维码,我们的蔬菜就有了身份证,不仅每公斤价格高出普通蔬菜四五毛钱,而且打开了通向北京等地大超市的大门。”桑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桑燮昌说,通过二维码,搭建起消费者和生产者沟通的平台,让消费者更加放心食用寿光菜。
“选择寿光作为蔬菜安全追溯系统的试点,就是看中了这里蔬菜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模式。有了标准化的生产、监管体系,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蔬菜质量的安全。”中农立华董事长兼总经理苏毅说。
据桑家庄村主任桑庆德介绍,到今年5月,该村360个大棚将全部纳入追溯体系,让每一个大棚里产出的蔬菜都有“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