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愁销路、愁价格、愁贷款”这农民三大愁,去年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在全国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寿光探索“订单融资”业务,试图通过“金融支持订单,订单稳定生产,生产稳定价格”的思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以金融杠杆“稳定菜篮子”,深化金融业与农业产业的结合,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订单融资”开拓农业融资、产销对接新思路
寿光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及集散地,蔬菜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蔬菜加工企业170多家,8成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寿光蔬菜”知名全国。但记者在此调研了解到,当地菜农仍对蔬菜价格、销售问题十分担心。
“现在生产环节没有大问题,大棚蔬菜的灾害也比较少,我最关心的是整体产销是否顺畅,价格是否合适,最害怕大起大落。”寿光市洛城街道菜农王象伟说。王象伟的担心代表了很多菜农的想法。
在担心产销对接的同时,缺乏资金支持也是农民面临的问题。记者了解到,随着蔬菜大棚的现代化,种植投入越来越高,土地流转形成的大户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针对上述现状,人民银行去年开始大力推动“订单融资”模式,以期通过金融杠杆带动订单农业发展,加强产销对接和价格稳定。所谓“订单融资”,是以农业订单为基础,订单的卖方向涉农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金融机构综合考虑其订单性质、信用状况和贷款保证保险等条件,为其提供优惠金融服务的融资模式。目前贷款申请的主体主要有三类,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模式普遍为订单+信用评定+担保(联保、抵押或保证保险)。如果没有担保,可采用保险公司保证保险的形式。
例如,上述马腾公司去年就以和日本的订单为基础,通过企业互相担保的形式,从寿光农村商业银行拿到400万元贷款,利率只有7.8%。有了这笔贷款做资金保障,农户可以放心种植、企业可以敞开收购,双方都从“订单融资”中直接受益。
据人民银行寿光支行行长姜森介绍,人民银行为开展订单融资业务的部分银行提供再贷款等优惠政策,自去年6月份开始这项业务约一年的时间,已有8家金融机构开办此业务,为3453家农户和企业累计发放“订单融资”贷款7.26亿元,支持了12.6万亩订单蔬菜生产。
二、引入保险机制加速“订单融资”推广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订单农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许多菜农和合作社订单中没有约定价格,收购企业对“订单融资”的价格风险也很是担忧。为此,寿光市试点引入了保险机制,即如果没有担保,可采用保险公司保证保险的形式获取贷款,大大拓宽了“订单融资”的适用性。
“保险公司介入贷款风险共担体系是寿光订单融资的一大亮点。”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寿光支公司副经理李茂高说,在抵押、联保等传统担保方式之外,保证保险为农户及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担保提供了新选择,并且贷款保证保险不存在农户联保、企业互保固有的“或有负债”问题,避免了单个农户或企业违约造成的“多米诺骨牌”式风险传导。
李茂高说,这是保险行业第一次介入到农业贷款中,总公司给予寿光农业融资保险20亿元的保险额度,自今年5月27日开展业务以来,短短一个月保证保险额就达到2000万元。
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山东省分公司为蔬菜订单提供信用保险,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推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作物种植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险已覆盖“订单融资”各个环节。
为降低贷款风险,寿光的订单融资还引入“资金池”模式。由财政按照贷款额1.5%出资,借款人在银行利率优惠基础上按照贷款额的1%出资,建立“贷款保证基金”。出现风险时,先由贷款保证基金支付,不足部分由保险公司(程度90%)与银行(承担10%)风险共担。目前,寿光市已出资1000万元注入“资金池”,年底前还将有2000万元入账。
“订单在手、贷款无忧、产销不愁、农户增收”的口号已在寿光逐步叫响。寿光市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王晓剑说,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农业主体四方都在“订单融资”的信用体系中,风险共担、共同防范,降低了金融机构“订单融资”的坏账风险。
三、以更广视角重视蔬菜“产融结合”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肖龙沧等专家认为,订单融资不仅促进了蔬菜产业升级和优化,还诞生出微观层面的“产融结合”新效果。其作用不仅局限于金融业对蔬菜、养殖等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持,从长远来看,其对蔬菜产业订单化生产、稳定蔬菜价格、提高农产品安全、推动社会“契约精神”都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首先,订单融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据统计,去年参与订单农户人均现金收入14200元,较全市平均水平高26.8%,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
其次,订单被赋予融资的功能后,撬动了农业生产各方主体对订单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诚信意识的增强。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农户都反应,能和大公司及合作社签订合同在当地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谁也不愿意为了暂时的利益去违约。“违约后再想订合同、贷款就比较难了,大家都很看重信用的。”寿光燎原合作社的农户李爱荣虽然是个普通的农户,但她十分清楚“失信”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蔬菜的订单的“外溢效应”还在不断显现。如在寿光,订单式蔬菜生产普遍实行“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检验检测、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种植,为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食品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
基层金融人士认为,为更大支持订单融资发展,可适当扩大支农再贷款投放范围,根据涉农金融机构订单融资业务开展情况采取差异性政策,适当形式降低涉农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姜森认为,目前寿光创新试点的贷款保证保险,仍局限于为借款人提供保证保险,难以从根本上分散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农业生产保险需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开展业务,以从根本上提高蔬菜订单价值、降低订单融资风险。
一些专家表示,“愁销路、愁价格、愁贷款”是农民种菜的三大愁,订单在融资支持、供需平衡、稳定价格这三方面都是一个现实路径,对生产组织方式的改进也有实际推动作用,条件成熟的地方宜借鉴推广,以形成“1+1>2”合力,从而推动订单融资作用从“量变”到“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