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绿之韵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南纸房村,对当地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生态科技农业发展状况,并亲自实践,利用所学知识开展科技支农活动。
生态无公害造福千万家
在范主任的介绍下,社会实践队来到南纸房“种菜大王”范学明家的蔬菜大棚进行参观调研,刚进入大棚,队员们便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听菜农范大叔讲,这是鸭粪的味道,整个村子的蔬菜大棚使用的肥料都是有机农家肥--鸭粪,没有像其他地方采用化肥给作物补充营养,用鸭粪做肥料,不仅营养源充足而且种类齐全,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不会“烧”地,反而会“养”地,这样几年下来,土壤会变的更加肥沃,采用鸭粪作为肥料,省钱又对作物有好处,废物利用,资源循环。这种环保的、绿色的种植理念是他们一直所坚持的。范大妈还说:“今年雨水太多,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加上高温天气容易使大棚里的丝瓜得白粉病,但是为了让广大人民吃上放心的蔬菜,我们尽量采用烟剂或粉尘进行防病,以减小棚内湿度,避免病害发生。”
科技进大棚开启致富路
在参观的过程中,队员们还发现,大棚里有好多温度计,上面显示的温度是39摄氏度,据介绍,这些温度计是为了全程监控温室内的温度,以便科学管理蔬菜的生长,防治病虫害发生。大棚里的科学管理还不止这一项,队员们从范主任那里了解到,现在村里家家户户的大棚都用上了滴灌技术,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菜农在浇地的同时完全可以干其他的农活,并且滴管技术是有针对性的给蔬菜浇水,水管埋在地下,将水和蔬菜需要的养分一点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蔬菜根区土壤中。滴管的主要特点是灌水量小,一次灌水延续时间长,灌水的周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需要的工作压力低,能够较准确地控制灌水量可减少无效的蒸发,不会造成水的浪费。总之,在滴灌的技术下,菜农们得到了巨大的实惠,省时省力,还节水防病虫害,提高蔬菜产量,村里每户菜农年均收入都在5万左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的农民观念已经转变过来,相信技术的力量。在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利用所学知识向菜农们进言献策,告诉他们可以对大棚进行科学化管理,对蔬菜的生长态势进行记录,积累经验,引导菜农早日奔向致富路。
扎根基层亲身实践
为践行“青春十八大,放飞中国梦”,全面开展科技支农活动,队员们都下地亲身实践,帮助菜农干起活来,目前,大棚里的丝瓜正处在生长期,藤蔓植物长势很快,需要及时料理,在范大妈的指导下,队员们开始对丝瓜进行打杈落蔓,保留丝瓜的顶端优势,以便能让一个瓜吸收更多的营养。看着简单的农活,做起来可不简单,其中有个队员错把顶端当做多余的杈给去掉了,这不是在完全帮倒忙吗,好在范大妈看见了及时“教育”,没酿成大错。经过一上午的时间,队员们帮范大妈干了约一半的农活,大妈大叔很开心,队员们心里也很高兴。通过与菜农沟通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南纸房村的蔬菜大棚已成规模,唯一的不足就是销售环节,本村没有直接收购的点,都是各家各户运到邻村去卖给收购方。这样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队员们向菜农建议到,在本村可建立一个合作社,吸引收购方,统一收购,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第一时间了解市场蔬菜需求,科学化生产。
此次社会实践让队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现代蔬菜大棚的科技力量,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的潜力,体会到农民的艰辛,并立志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为服务三农,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