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引入了这套农业物联网系统,我们种菜就像玩‘偷菜’游戏一样了。大棚里作物需要灌溉了,轻点鼠标,喷灌系统就会自动喷水;湿度太高了,鼠标一动,循环风机就会自动通风抽湿。”日前,山东省胶州市胶莱镇王疃村,青岛绿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技术员韩俭耀向记者演示电脑种菜程序。
“基地生产的蔬菜已经通过了有机认证,实行定点配送,初步估计一年的精品有机菜收入在260万元左右,加上育苗这一块,一年收入能稳定在300万元,比起传统农业一亩地一年3000左右的收入,这9亩地提高了百倍以上。”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居波说。
去年11月份,绿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引入了胶州市首家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安装在大棚里的信息采集节点收集相关数据,传送到计算机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可在远处的办公室里,随时掌握大棚实时温湿度、光照等情况,相应控制大棚的天窗、遮阳网、湿帘作业。
在大棚内,记者看到了信息采集装置。“这套装置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量,一根线连着传感器,埋在地下,采集土壤的湿度、温度信息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到线另一端连着的信息采集节点箱,然后通过无线发射器传送到控制中心的接收器,实现气象数据的实时传输。”韩俭耀说,以前靠人工管理9亩左右的大棚,需要四五个人才能完成日常的浇水施肥、手工加温、手工卷帘等工作。现在只需技术人员点击鼠标或按按钮,就能完成上述工作。
说话间,韩俭耀来到大棚内的控制箱前,按下一个按钮,多功能移动喷灌系统运作起来。记者看到,一根长10米左右的水管上均匀分布了30个喷头,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亩地的自动浇水。
“整个大棚加系统一共投入了700多万元,虽然初期投入大,但带来的效益远不止让种菜变得‘简单’。传统农业全凭农民的经验、感觉,物联网则实现了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可以实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真正做到了‘智慧农业’。”张居波说,“就拿育苗来说,培育出的种苗不但整齐度、成活率等方面明显高于普通种苗,而且由于生产环境适宜,苗龄也大大缩短。”
合作社的种苗供应周边十几个村庄,大大降低了菜农的种菜成本。“以前我们都是网购或去寿光那边买苗,以最常见的白菜苗来讲,以前需要2毛5,现在自己育的也就7分钱。”张居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