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兰州市建设的96家蔬菜直销店开业运营

兰州市建设的96家蔬菜直销店开业运营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时间:2013/1/28 9:35:00】【  】 【打印】 【关闭

  【导语·中国蔬菜网】兰州市建设的96家蔬菜直销店开业运营,标志着兰州市政府引导蔬菜回归合理价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百姓餐桌上较常见的土豆、豆角和大白菜为例,本月21日的价格与2012年12月初相比每公斤分别上涨了15%、50%和65%,而茄子涨幅则达到150%。

  2012年11月底,兰州市建设的96家蔬菜直销店开业运营,标志着兰州市政府引导蔬菜回归合理价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稳定蔬菜市场价格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菜价居高不下,百姓商贩犯难

  1月18日早晨,记者来到西站火星街早市,位于居民聚集区的这个集市每天早晨都有新鲜蔬菜供应。

  陈大妈就居住在附近的小区,每天早晨都会来早市转转,给家里人买菜做饭是她退休后生活的重心。提起入冬以来的菜价陈大妈颇有感慨:“今年我的退休工资没涨多少,但菜价却涨了不少,前一阵牛羊肉也涨价,现在蔬菜价格也一路上扬,实在让人有点吃不消。”

  随后记者来到任家庄蔬菜市场,这里的人明显比火星街早市上的少,蔬菜的价格也平均高出1元钱左右。

  李老板在这个蔬菜市场内经营多年,他告诉记者,虽然春节临近,但最近一段时间的高菜价使得他们的销售量并没有增加,成本却在不断提升。

  兰州农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显示,百姓餐桌上较常见的土豆、豆角和大白菜为例,本月21日的价格与2012年12月初相比每公斤分别上涨了15%、50%和65%,而茄子涨幅则达到150%。

  直销蔬菜品种单一生意冷清

  距离任家庄蔬菜市场不足两百米处就是兰州便民蔬菜店任家庄店,虽然上午九点是蔬菜交易高峰期,但记者看到这里的生意却格外冷清,十平方米左右的店面内,只有老板在无聊的玩着手机。

  该店销售的蔬菜分为平价菜和非平价菜,其中平价蔬菜品种十分有限,主要有大白菜、莲花菜、土豆、红萝卜、白萝卜、黄洋葱。其中大白菜每斤8角的价格比市场上1块3的价格便宜了不少。但是从蔬菜的品质来说,这些平价菜和市场上的普通蔬菜也有不小差距,土豆基本上都长了芽。

  蔬菜店程老板告诉记者,这家店去年底开业以来,除了刚营业的几天挣了点钱,之后就一直是保本运营。在他看来,平价的菜品少缺乏竞争力是根本的原因,“现在配送供给的平价菜就只有那么几种,不要说顾客,就是我自己也不可能就天天吃土豆白菜。由于规定销售的十几种平价蔬菜进价不是很低,卖价也规定死了,我只能选择性的进些,否则的话不要说挣钱还很可能赔钱。其他非平价菜又没有价格优势,与其他菜贩相比我们的经营成本更高,所以很难在价格上与其抗衡。”

  位于柳家营便民蔬菜店的老板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们店开业近两个月来基本没有盈利,“我还没有"打游击"的菜贩挣得多,除去水电租金,能保本就算是赚了。”

  据记者了解,兰州像这样的平价蔬菜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依托于规模较大的果蔬经营公司开设直销店,还有一种就是加盟店,但现在不论哪一种形式,蔬菜直销店都没有和蔬菜生产基地对接,这些蔬菜直销店所售平价菜实际上还是从蔬菜批发市场购进的。

  健康发展尚待政府扶持

  退休职工张师傅告诉记者,蔬菜直销店的出现是个好事,但目前还是店面太少,他身边好多人现在也不知道哪里有这些店面,“我觉得人们已经习惯于在集市型的蔬菜市场内买菜,要让大家更多的注意到蔬菜直销店这种新形式,除了保证菜品丰富以外还应该加强宣传,首先要让居民们都了解到有这样一个地方。”

  采访中也有市民表示,直销店供应的蔬菜品种和量太少,其他的非平价菜甚至还会比菜市场贵,所以自己宁愿去蔬菜市场购买。

  兰州市物价局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副主任卢光杰告诉记者,蔬菜直销店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他们会根据市场需要增加布点,进一步完善蔬菜直销店网络。而对于蔬菜供应,品种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也只能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但同时他也表示,会在蔬菜供应旺季实现直销店自我调节,实现菜店选菜,政府定价。

  有学者近日提出,现在兰州市主要通过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推进蔬菜直销店建设,这并未改变长期以来物价部门只对农副产品终端价格进行调控监管的做法,使价格调控监管很难延伸到生产、流通环节,无法形成完整的价格调控链条。蔬菜直销店长期生存的关键是市场化运作。在其建设初期,政府应当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和选址支持,但重点在于要推动直销店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使其找到可以长期生存的运营模式。

  卢主任表示,由于直销店建成时错过了蔬菜黄金储备期,目前很难一下解决流通环节成本较高的问题。今后将由政府出资建设蔬菜物流储备企业等配套设施,目前正在筹划建设之中,建成后将由他们为直销店配送蔬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