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济宁:两季蔬菜供应严重不平衡 菜价波动剧烈(图)

济宁:两季蔬菜供应严重不平衡 菜价波动剧烈(图)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3/1/25 9:29:00】【  】 【打印】 【关闭

  去年秋季,城区蔬菜价格大幅走低,大量蔬菜滞销,菜农大丰收却难保本;如今,仅过去不到三个月,蔬菜价格持续升高,并保持了进一步涨价的态势。短短几个月,菜价如同过山车,而产生的结果则是,菜价低时,菜农受伤;菜价高时,市民叫苦。那么,我市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济宁市蔬菜产业振兴计划》执行第三个年头,我市又将如何应对,解决这两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现象:市民惊呼“XX菜买不起”

  去年11月初,济宁市蔬菜价格大幅走低,白菜的零售价格每斤不到1毛钱,萝卜等陆生菜价格也低得可怜。菜农迎来了大丰收,可收获的蔬菜却是无人问津,情况严重时,甚至白给也没人来收,于是,很多种植户只得把这些“没人要”的蔬菜当垃圾倒在路边。在那段时间里,“菜贱伤农”几乎成了在街头巷尾被谈论最多的话题。如今,随着春节的临近,蔬菜价格也开始了触底反弹。目前,豆角、芸豆等蔬菜的价格均到了4元以上,其它蔬菜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菜价贵了,老百姓的腰包却瘪得快了。“某某菜也吃不起了”,如今,在市场、超市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这样的声音,而在春节真正到来之前,蔬菜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上涨。

  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蔬菜价格经历了如坐过山车般“冲向波谷而后加速上爬”的过程。菜价低时,菜农受伤;菜价高时,市民叫苦。另外,高低起伏的菜价也反映出农产品市场价格调节机制的不成熟。

  原因分析:两季蔬菜供应量严重不平衡

  那么,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局生产指导科科长夏奎,夏科长介绍说,目前,济宁市陆地菜的种植面积约有300万亩,到每年秋季,这批蔬菜会集中上市,并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供应量,而本地市民的需求空间却没这么大。此外,由于菜农对市场产销信息掌握不足,加之盲目种植等原因,秋季陆地菜收货时,“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在《济宁市蔬菜产业振兴计划》中,我市提出了到2015年时将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的目标,而在前一两年,我市夏季陆地菜种植面积一度还达到360万亩。种植面积稳定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调节夏季陆地菜供求失衡的情况。

  至于冬季蔬菜价格持续走高,则更多是冬季蔬菜供应不足造成的。据了解,我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约为60万亩,除去圆葱、大蒜等调味菜以及一些非冬季菜种,现有在田蔬菜种植面积仅有35万亩,这一数字仅相当于夏季陆地蔬菜种植面积的九分之一,而市民的蔬菜需求量并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减少。本地蔬菜供应量不足,这就需要外地设施菜大量涌入,不过,如果期间出现了雨雪霜冻等恶劣天气,外地菜的运输便会受到影响。运输成本增加或是运输量减少,这都有可能助推冬季蔬菜价格的上涨。

  综上原因,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市会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出现蔬菜价格如过山车般波动的情况。如今,我市正努力通过多种方式来缓解短期内蔬菜价格的剧烈波动,然而,由于陆地菜和设施蔬菜在种植成本上差距过大,加之现阶段我市两种蔬菜种植面积相去甚远等方面的原因,这种两季蔬菜的价格很难实现齐平,有可能实现的是价格差距在现有基础上逐步缩小。“冬季蔬菜光搭建大棚的成本就要十万左右,而陆地菜只要有土地和劳动力就能种植,种植成本上的差异还是会体现在价格里。”夏科长对记者说。

  菜贱伤农:实行产业化经营,提高菜农信息掌控能力

  如何才能避免“菜贱伤农”现象?夏科长认为,能否让更多菜农了解到及时、准确的农业产销信息将尤为重要。在生产方面,可以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路子。龙头企业通过其辐射带动作用,帮助菜农了解掌握生产信息,推进菜农致富。“农业企业可以租菜农的土地,让菜农为企业打工,菜农种植的蔬菜由企业进行统一销售,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菜农也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夏科长介绍说,在济宁一些县市区,这样的模式已经得到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据了解,我市计划在2015年着力打造50家加工能力强、生产工艺先进的农业龙头企业,从而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

  除了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扶持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并让散户菜农加入其中,也可使菜农更好地规避风险,避免菜贱伤农现象的发生。通过引导菜农加入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菜农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将得到提高,从而改变以往“小、散、低”的传统生产加工方式。另外,在本地菜集中上市时,在不影响城区交通的情况下,适当在城区开设蔬菜直供点,既能减少蔬菜流通中间环节,让农民增收,也能方便市民买菜,对于缓解秋季蔬菜滞销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我市已经将加快市场网络改造升级列入“蔬菜产业振兴计划”。在2015年之前,城区拟建设和改造多处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蔬菜重点产区批发市场。另外,我市还将搭建相应的市场信息平台,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搞好信息服务,让菜农更好地了解市场行情,从而实现风险规避。

  菜贵苦民:发展多种种植,增加冬季蔬菜供应量

  根据《济宁市蔬菜产业振兴计划》的目标,我市计划在2015年将全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发展至100万亩以上,在这个五年计划执行到第三年伊始的时候,距离既定目标还有35万亩的差距。此外,我市设施蔬菜的发展还存在规模小、档次低,土壤盐渍化、酸化以及土传病害严重等问题,一些棚室的设计建造尚存在不规范之处,部分日光温室也面临更新换代的任务。谈到设施蔬菜发展的前景,夏科长认为,先期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是制约设施蔬菜的普及发展主要瓶颈。

  目前,济宁市种植面积大、发展成规模的设施蔬菜种植园多为企业老板进行投资,设施蔬菜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此外,实行大面积、规模化种植也是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工业的反哺,蔬菜产业也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在蔬菜种植发展较好的曲阜市,尼山镇的蔬菜连片种植面积已达到万亩以上,防山镇和时庄街道蔬菜连片种植面积也都超过了5000亩,种植面积连片在千亩以上的则有四十多处。此外,通过加大对设施蔬菜的扶持力度,曲阜市设施蔬菜的发展在近两年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目前,整个曲阜市已拥有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万余亩。曲阜市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杨凤英向记者介绍了曲阜市相应的设施蔬菜扶持政策。据悉,对于新发展的连片30亩以上高标准冬暖式大棚,曲阜市将给予每亩1万元的补助;对于新建10亩以上、投资金额200万元左右现代化钢结构联栋智能温室,政府将给予50万元奖励;对于新发展的连片50亩以上钢架大拱棚,政府则给予每亩3000元的补助。目前,尼山镇有机蔬菜和石门山镇大棚草莓均已发展至一定规模。此外,工商资本注入农业—大户承包成为曲阜市2012年蔬菜生产主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曲阜市蔬菜生产得到了巨大的推动。

  在发展设施蔬菜种植的同时,食用菌类产业若能形成规模,对于缓解近两三个月内蔬菜价格波动也将起到积极作用。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食用菌类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特点。目前,我市食用菌类产业已发展至2600万平方米,在近三年内,其栽培面积扩大了1200余万平方米,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态势。按照《济宁市蔬菜产业振兴计划》目标,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积将达到3000万平方米以上,鲜菇产量将达到50万吨,这类产品投入市场后,也能弥补本地冬季蔬菜供应不足。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