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年底蔬菜价又高 菜价影响CPI

年底蔬菜价又高 菜价影响CPI

【来源:六安网】 【时间:2013/1/23 9:35:00】【  】 【打印】 【关闭

  【导语·中国蔬菜网】2012年,CPI上涨走势呈坡形下滑,鲜菜价格变动成为影响今年CPI上涨的重要因素。蔬菜价格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上涨0.19个百分点,占食品涨幅的34%。

  近年来,随着居民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少吃肉,多吃菜”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导致鲜菜需求量逐年增加。而蔬菜价格的变动也随之成为影响去年CPI上涨的重要因素。2012年,CPI上涨走势呈坡形下滑,猪肉价格坡形回落,鲜菜价格变动成为影响今年CPI上涨的重要因素。1-11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仍居首位,拉动总指数上涨0.56个百分点,蔬菜价格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上涨0.19个百分点,占食品涨幅的34%。

  年底蔬菜价又高

  回首2012年的蔬菜市场,最受人们关注的便是“辣翻天”、“向钱葱”、“蒜你狠”和高价白菜。2012年的3月份,记者走访市场时了解到,从2010年便红火起来的干辣椒依然身价不减,市场均价为40元/公斤左右,较2010年足足涨了近20元/公斤。而以往每公斤5元左右的大葱价格骤增至10元/公斤,一时间大葱也成了人们的日常谈资,虽然随着后期新鲜大葱的上市其价格也有所回落,但“向钱葱”深深印在了人们的脑子中。最有些出人意料的还是平日里价格低调的大白菜,2012年5月初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本市大白菜零售价格均价为3元/公斤,与年前相比每公斤上涨1元左右,而也正是受白菜价高的影响,市场上的白菜出现了难卖的现象。

  目前正值年末岁尾,市场上的菜价又如何呢?1月22日上午记者走访了解到,由于接近春节,目前市场上菜价也不低。在市区某超市内,记者看到,红椒为5.76元/公斤,芹菜为6.96元/公斤,豇豆为9.16元/公斤,乌心菜为3.96元/公斤,青椒为6.56元/公斤,西红柿为5.96元/公斤,土豆为3.56元/公斤,生菜为5.16元/公斤,香菜为11.96元/公斤。

  市场上菜价的涨幅情况从市社会经济综合调查队的调查数据中便可看出,据统计,2012年1-11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仍居首位,拉动总指数上涨0.56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上涨0.19个百分点,占食品涨幅的34%,2012年菜价的波动幅度明显高于2011年。

  中间环节为涨价推手

  蔬菜价格如此波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记者了解到,节日和天气因素、中间环节等成本推动因素是主要原因。

  由于2012年元月恰好逢春节期间,在节日期间,鲜菜价格持续上涨,居高不下,造成去年初鲜菜价格较上月、较同期大幅上涨。而2012年3月份天气反常,不利鲜菜生长,鲜菜价格并不因节日因素的消失继续回落,而是开始新一轮的上涨。与往年相同的是,逢节日和恶劣天气影响的情况下,鲜菜价格都会大幅上扬。同时,从出产到消费者手上通常要经过蔬菜基地(菜农)-收购商-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成本都在增加,最终累加到消费者购买的蔬菜价格上,导致价格不断上涨。

  部分蔬菜基地的负责人也表示,去年天气总体较适宜鲜菜生长,生产成本并不算高,比如说11月份,青椒、紫茄、黄瓜、上海青、西红柿出产价分别为2元/公斤、1.6元/公斤、2元/公斤、0.6元/公斤、1.6元/公斤,而据市社会经济综合调查队监测的两个农贸市场的零售均价大致分别为5元/公斤、4.4元/公斤、4.4元/公斤、2.6元/公斤、4.8元/公斤,将近高出生产成本的3-4倍,有的甚至更高。流通中的中间环节产生的高成本成为去年菜价高涨的主推手。

  蔬菜流通喜忧参半

  记者从市社会经济综合调查队获悉,去年我市鲜菜价格涨幅均在全省16个市中排名居后位,价格调控好于往年。去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预计约145万亩,同比增长5.8%,总产260万吨,同比增加15%,其中新建供肥蔬菜基地23120亩,同比增加2820亩。

  我市几个主要的农贸市场和大中型超市批发的鲜菜,基本上是从紫竹林农贸批发市场和合肥周谷堆农贸批发市场这样主要的批发市场批发。在本地菜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在本地主要农贸批发市场批发。需要外调的,批发商基本选择到离六安较近的合肥农贸批发市场批发。这使近几年兴起的蔬菜基地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据了解,多数蔬菜基地生产的都是无公害蔬菜,不得不以大路菜的菜价批发出去,如果遇到入不敷出的情况,生产者会选择自残的方式,用车辗毁自己辛苦种植的亏本蔬菜,重新种植新品种,造成很大的人力、财力的浪费,这种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得不让人觉得痛惜。如何很好的减少中间环节,既能惠农,又能惠商,更能惠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