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蔬菜网】山西迎太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董事长张迎太:四六账是这么算出来的,一个棚里保我五万斤产量,一斤菜我平均算两块钱,老百姓一个棚就要拿四万块钱。按四六分账,我们替老李估算了一下,这两天黄瓜的价格是4元多,一个棚一年要产五万多斤,分成收入能达到6万多,而老李现在一共管理三个这样的大棚,这样的收益是以前他想象不到的。
运城是山西省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农民收入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新的一年里,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动力和空间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盐湖区的蔬菜车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算这笔账的。
盐湖区苏村千亩农业科技示范园2012年8月刚建成,不到半年黄瓜就到了收获旺季,邻村上郭村村民李永康就在园区上班,虽然每天还是种菜,但对他来说感觉却大不一样。
运城市盐湖区上郭村村民李永康:张总出资筹建,买苗下肥料,全是张总出资,咱个人就是出工,没有任何风险,完了和他四六分成。
老李提到的张总就是园区的投资方山西迎太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老板张迎太,他搞园区一是做好土地流转,二是抓住了管理和销售这个关键,提出了与农民四六分账的激励办法。
山西迎太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董事长张迎太:四六账是这么算出来的,一个棚里保我五万斤产量,一斤菜我平均算两块钱,老百姓一个棚就要拿四万块钱。
按四六分账,我们替老李估算了一下,这两天黄瓜的价格是4元多,一个棚一年要产五万多斤,分成收入能达到6万多,而老李现在一共管理三个这样的大棚,这样的收益是以前他想象不到的。
记者:自己建棚能不能收六万多?
运城市盐湖区上郭村村民李永康:不行。
记者:为什么?
运城市盐湖区上郭村村民李永康:一个咱投资不起,再一个管理上没有管理技术。
老李所说的投不起、管不好其实就是蔬菜分散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问题,园区长远的投资和四六分账的激励机制,恰恰解决了这些短板,现在的大棚竹竿支架换成了更结实的钢管,道路水渠标准了,浇水施肥科学了,起点虽高,但并不费钱,一切都走上了专业化路子。
山西迎太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技术员张宏伟:原来你们建大棚有四五万块钱、六七万块钱,这个棚总共投资就得十七八万块钱、二十万块钱。
记者:从长远看,一年均摊还是省下来。
山西迎太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技术员张宏伟:要是按这个棚用十年来说,一年才合两万块钱的本。
工业化的理念、项目运作的办法,让原先分散在一家一户的蔬菜大棚按照生产车间运行起来,同时公司的销售团队负责在外找市场、打品牌,这个冬天他们的黄瓜因为口感好、鲜嫩、外形好在市场供不应求。看今年的行情,张迎太两年内就能收回投资。
山西迎太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董事长张迎太:实际运作中间,办法对了,机制合理了,分配办法对了,大家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了,这个回收比工业还快。
在盐湖区,像这样的农业示范园区有50多家,这些管理机制上的创新探索,为工业资本投向农业、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找到了路子、做出了样板,更为全区农民收入翻番找到了新的支点。
2013年,山西依托运城、大同、晋中三大示范区,规划了“七大产业”翻番工程,集中力量做大做精做强一批农业产业,为更多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经营组织提供了舞台,这“七大工程”是:粮食高产创建工程、杂粮产业振兴工程、畜牧产业翻番工程、设施农业建设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中药材产业崛起工程、酿造产业提升工程。
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董希德:创新经营体制就是要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把广大农民朋友组织起来,搞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生产,用工业化的理念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确保土地能够增收、农民能够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