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之冬,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在排列整齐、规模壮观的滴道区滴道河乡王家村绿色蔬菜园区内,景色却别有洞天:棚室里温暖如春,郁郁葱葱的香芹、茼蒿、发芽葱、菠菜等蔬菜生机盎然,长势喜人。这是我市首个成规模反季节绿色蔬菜园区;是市委、市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招商引资、推广设施农业、实现富民惠民政策的喜人成果。园区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已陆续上市,它丰富的不仅是市民的餐桌,更为百姓吃上绿色安全的蔬菜提供了保证。
满载深情的“菜篮子”
菜篮不大,关乎民意;餐碗虽小,盛着民生。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市委、市政府心系百姓,把一头连着市民安康,一头连着农民增收的“菜篮子工程”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为了解决好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通过加大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种植结构,增加蔬菜种植品种等措施,不断满足城镇居民对“菜篮子”产品“优质、营养、方便、无公害”的消费需求。
随着蔬菜市场的日益繁荣和稳定,市委、市政府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民受益、壮大区域经济,将目光向更高、更远处延伸,要求引导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绿色蔬菜基地,引导蔬菜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和高档化发展。
滴道区滴道河乡王家村绿色蔬菜园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招商做大了“菜篮子”
滴道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经多方考察,深入调研,发现我市反季节蔬菜是个空白。为此,他们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落脚点,把打造“鸡西的菜篮子基地”确定为全区的战略目标之一。
过去,滴道区温室生产都是一家一户,既受资金限制,又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区委、区政府经反复研究认为,只有通过龙头带动,才能把蔬菜种植这块蛋糕做大做强。而招商引资又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经多方努力,滴道区把鑫龙经贸有限公司的陈洪玉引进这方热土。滴道区和投资方仅见了几次面,两次洽谈,就以真诚和地域优势感动了投资方。双方于2012年春天达成合作共识。握手之际,就是开工之时。
为加快建设蔬菜基地,滴道区建立了为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的绿色通道,让企业足不出村、人不出乡就能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滴道区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发展。他们不但对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还拿出700万元支持园区建设。
因大唐B厂的余热收费超出预算、管线无法穿越铁路等问题,利用余热发展反季节蔬菜的设想无法实施。面对意想不到的变故,为了不让企业蒙受损失,继续建设蔬菜园区,滴道区决定出资500万元,为蔬菜园区安装3台锅炉。事实上,2台锅炉就可以满足供热需求,增加1台备用锅炉要100多万元。这对于滴道区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他们毅然拿出了这笔钱。区长孙文远认为,没有备用锅炉,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不可想象,政府要对企业负责。
滴道区对蔬菜园区的支持始终如一。当鑫龙经贸有限公司资金出现断链时,滴道河乡拆借30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证了园区建设顺利进行。
经过滴道区和鑫龙经贸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蔬菜园区建设从2012年5月5日开工起,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与生产同步推进,种植的无公害反季节蔬菜茁壮成长,大批量蔬菜供应市场,成为百姓的盘中餐。
“蔬菜大王”实现梦想
提起鑫龙经贸有限公司的陈洪玉,百姓也许很陌生, 可是鸡西地区蔬菜的经销商大部分都认识他。陈洪玉从事蔬菜贩运批发二十余年,走南闯北,攒下了家业,也赚足了名气。业内人都说,鸡西很大一部分外地蔬菜都是他进的。干了半辈子贩运蔬菜的陈洪玉,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自己的蔬菜生产基地。相识是缘分,相知最难得。滴道区以诚招商、以情招商的作法,让陈洪玉把种菜的梦想扎根在了滴道区这片热土上。
为了把蔬菜园区建得标准高、规模大、抗风险,在谋划设计、建筑质量、使用年限、生产能力等方面,陈洪玉下足了功夫。他先后到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学习考察,把各方优点综合到一起形成设计方案,融入到施工中。
据陈洪玉介绍,蔬菜园区的温室特点是高大宽敞。每栋净面积1000平方米,是常规温室的2——3倍。据了解,温室宽阔具有空间大、储温高、吸光强的优点,能保证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蔬菜园区一期建设投资3400万元,面积6万平方米,共58栋。每栋温室中间留出空隙,可再建设相等面积的日光大棚。二期建设按计划进行,全部建完后,温室达到120栋,加上日光大棚将达240栋。“蔬菜园区二期投入生产后,产出的蔬菜不仅能满足鸡西市场需要,还可供应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其它城市和出口俄罗斯。届时,会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的绿色蔬菜基地。”提起蔬菜园区的发展,陈洪玉信心满满。
蔬菜园区占用土地面积398亩,涉及198家农户。每亩土地每年租金550元,按5年计算,每隔5年递增10%。本村土地流转后的农民,被园区优先聘用,平均工资每天80——100元。当地的农民说,他们种大田作物的收入,和土地租金基本持平,优先在园区打工,使他们的收入翻了几番。
蔬菜园区是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据悉,种植西红柿周期是5个月,一栋大棚能赚6万元。叶菜是2个月左右一茬,收入在3万元左右。以此类推,园区的收益非常可观。“怕不怕大家看到你赚钱了,都效仿?”面对这样的问题,陈洪玉乐呵呵地说:“不仅不怕,还盼着大家都来搞蔬菜种植。有了规模,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洪玉在滴道种菜,种得起劲,忙得开心。他说,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党和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希望在这里扎根成长
滴道区王家村绿色蔬菜园区的建设,得到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府为园区注入了一定数额的价调基金,扶持园区发展。蔬菜园区反季节蔬菜大量上市,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市菜价“过山车”现象,也减少了市民吃外地经过特殊处理蔬菜的安全隐患。使用价调基金平抑菜价、保证食品安全,在蔬菜生产的源头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