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葱价格一般,我打算半个月以后再组织大家动手。”吉林农民吴成军通过互联网了解全国大葱行情后,对今年反季大葱的种植做出了判断。
日前,记者在吉林省镇赉县镇赉镇太平山村调研时发现,当地“杏花村”大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百余栋蔬菜大棚竟然空闲着,与周边其他蔬菜大棚形成强烈反差。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我们这是在打时间差,准备半个月后再开始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吴成军说,“别看这短短半个月时间,可使大葱的产值增加20%以上,一个冬天三茬反季大葱能多卖一百多万元。”
今年51岁的吴成军是远近闻名的大葱种植能手。他所在的合作社共有社员76户,暖棚260余栋,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
隆冬时节,记者见到他时,老吴正在家中上网浏览蔬菜销售信息。一双摸惯了锄头的大手灵巧地敲打着键盘。据了解,老吴家有两台电脑,其中一台就是专门“工作”用的。
“现在我们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大葱市场行情,掌握市场规律,比如今年我们的大葱栽植就没有去年早,原因就是通过分析大葱市场行情而做出的判断。”他兴奋地说。
据一些当地村干部介绍,此前该合作社的销售情况并不好。“主要就是因为信息不畅通,优质大葱找不到销路。”太平山村支部书记陈云建说。
“现在通过网上寻找客商和发布供求信息,全国各地以前联系不上的客商现在都来了。”吴成军说,“今年年初,山东、河南、河北的客商也都来到我们村里收购大葱,其中河南一位客商看到我们的大葱质量好,商量着要全部收购,并且已经商定好了销售价格。”
“我们去年就是将大葱种植期延后,并获得成功。”吴成军说,“通过目前对全国大葱行情的了解,加上对去年情况的分析,今年一个冬季种植三茬‘晚’大葱,多卖一百多万元不成问题。如今与订单客商已经确定价格。”
“原来每茬不到100万斤的大葱还得出去找销路,现在300多万斤都不够卖。”陈云建说。
目前,仅冬闲季节栽植反季节大葱一项,合作社人均收入就超过1万元。
32岁的侯玉涛2010年开始栽植大葱。“以前冬闲没啥事做,整天除了打麻将就是玩扑克。”侯玉涛说,“现在冬闲麻将也不打了,一心研究怎么种好大葱创收。”2011年入冬后,侯玉涛仅栽植了一茬大葱,收入便超过2万元。
“通过电脑,遇到啥不懂的农业技术问题上网一查就知道。”侯玉涛说,“同时也在网上学习有关其他种植、养殖方面知识,比外出打工收入可观多了。”
如今在农业大省吉林,许多农民已经尝到农业“信息化”的甜头,他们依靠网络了解并判断市场行情,成为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侯玉涛说,希望在国家的好政策指引下,使得农村地区信息化快速发展。“咱农民就希望宽带网络在农村覆盖面更广,网速能快一些,网费价格再便宜一些。”侯玉涛说,“国家给了这些便利条件,接下来就看咱农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