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各自为战的普通大棚相比,连体棚的保温效果更好。但几个大棚连在一起,一旦发生病虫害,这些大棚就都要遭殃。”晶龙科技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说,他们建造的30亩新式连体棚既能“抱团取暖”,保证保温效果,又不会互相传染病虫害,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大棚里开进拖拉机
12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济阳县孙耿镇的晶龙科技蔬菜种植基地。与弯下腰才能进棚的传统蔬菜大棚不同,记者看到,还未完全建成的大棚内有一台拖拉机正在进行松土,9个4米多高的大棚连成了一片。基地负责人康文福告诉记者,他们建造的这种新式连体棚占地30亩,共分9个大棚。每个大棚内径有4亩左右,既“独门独户”,又靠在一起,就好像住宅小区一样。
由于传统大棚高度比较低,不便使用机械化耕作、种植,不仅人工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长期在高温高湿的大棚中劳动,种植户容易患上关节炎、腰腿疼等病症。康文福介绍,他们新盖的大棚可以开进拖拉机,相比传统大棚,种植时要省力不少。目前大棚主体架构已经搭建完成,月底前覆上薄膜,就可以竣工。
占地4亩的大棚,比1.5亩的还便宜10万
“实际上我们一个占地4亩的大棚,比普通1.5亩的大棚成本要便宜。”康文福说,建造占地1.5亩的普通大棚,通常需要2个月的工期,花费30万元左右。而他们占地4亩的大棚只要20天就能盖好,只需花费20万元。
为啥面积比普通大棚大一倍的大棚,造价却要低呢?康文福解释,大棚面积增加,实际用料并不会增加太多,加上这些大棚使用了新型保温材料,覆上5层薄膜,比传统大棚上的3层薄膜还要便宜,保温效果却要高出不少。
基地农艺师告诉记者,这9个大棚建在一起,实际上是起到“抱团取暖”的作用。众所周知,大棚保温的原理是利用棚外覆膜,阻止棚内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流失,有效吸收地温,使棚内具有保温效果。这9个大棚间隔不过半米,棚内的保温效果可以共享,相比各自为战的大棚,保暖效果更为明显。“但棚的面积增大了,相应的病虫害防治难度也会增大。”农艺师说,为了避免病虫害,这9个大棚之间并没有修设通道,并且每个棚中都将建有透风口和防虫网,放置杀虫灯。
济阳县蔬菜局局长周红旗告诉记者,蔬菜大棚向工厂化生产发展是好的趋势,一是可以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可以增温保温;三是便于蔬菜种植的日常管理。通过企业带动,可以有效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大棚一年只“休假”一个月
基地负责人康文福说,为提高下菜速度,大棚建成后将采用间作种植的方式。间作种植,是指一茬有两种或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地块间隔种植的方式。间作种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间作的作物也可共同吸收阳光,减少光能浪费。但有些作物间作也会引起对水分、养分的竞争,因此并非所有蔬菜都可以组成间作组合。
据介绍,晶龙科技的蔬菜大棚里主要采用茄子、西葫芦间作种植豆角、芸豆的方式。西葫芦从育苗到收菜大约需要100天左右,豆角、芸豆一般需要5个月,大棚每年从1月至11月一直“不休假”,只有每年的12月份是整地期。康文福预测,根据作物产量,保守估计这些大棚每年也可产出15万斤西葫芦和3万斤豆角。
出棚进市场,黄瓜每斤能便宜0.4元
“我们种植的蔬菜,从育苗到消费者买回家,不经过其他流通环节。”康文福说,该公司自己进行育苗,蔬菜全部送往天桥区水屯路杨庄农贸市场。从育苗到销售一条龙,不仅可以保证蔬菜安全、新鲜,价格也比菜贩经手的蔬菜要便宜。
以黄瓜为例,从地里收菜时的价格为1.3至1.4元,到菜贩手中约为1.6至1.7元,再卖给消费者,价格就要升至2元左右。而从地里运出的黄瓜直接卖给消费者的价格约为1.6元,等于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享受批发价,每斤黄瓜可以便宜0.4元。
康文福介绍,目前杨庄农贸市场销售的黄瓜全部是晶龙科技的蔬菜大棚直接运送的,今年春节前,大棚将开始大规模种植,预计明年3月西葫芦就可以下菜,4月茄子就可以下菜。到杨庄农贸市场,消费者就可以买到便宜又新鲜的蔬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