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山东聊城:绿动水城景色新

山东聊城:绿动水城景色新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2/12/11 9:12:00】【  】 【打印】 【关闭

  “山东省聊城市是传统农业地区,又是相对欠发达市,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赢的路子。体现在农业发展上,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成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有影响的生态农产品品牌。”谈到发展思路,聊城市委书记宋远方言简意赅。

  事实是最有力的验证。几年来,聊城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赢,不仅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还促进了农民增收、生态保护。全市粮食生产已连续三年超过100亿斤,“用占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生产了占全国百分之一、全省八分之一的粮食”。去年蔬菜总产量达1360万吨,列全省第一。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达到172个,基地面积达到266万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30家。

  打好有机牌 树生态农业标杆

  “今年松花菜上市前,外地客户打电话订购的特别多,行情还真不错!”彩苑有机蔬菜合作社经理杜月春和蔬菜打了20年的交道,不善言谈的他说起蔬菜种植却滔滔不绝。2010年初,他在该县姜店镇成立了彩苑有机蔬菜合作社,开始引领群众向有机蔬菜和瓜果产业进军。去年秋天,杜月春将目光瞄准了一种新兴的蔬菜品种——松花菜。松花菜是从台湾引进的品种,具有耐煮性好、味道鲜美、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高等优点。“有机肥有保障,降低了种植成本,预计每亩松花菜的净利润可达6000至1万元。”杜月春介绍说,“下一步,我计划带动附近村民一起发展有机松花菜种植,争取将姜店镇发展成为全省的有机松花菜种植基地。”

  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峰海说:“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建设一整套质量标准体系。以无公害、生态化的标准推进农产品生产,在种植、管理、施肥等方面实施一套严格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安全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设。”

  几年来,聊城市围绕建设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重点抓好总量发展、标准化生产、质量监控、加工增值和市场开拓等环节,快速推进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在全市上下的持续努力下,目前,全市100个重点农业项目已开工93个,完成投资22亿元;100个示范基地完成投入资金18.5亿元,新增带动农户4.2万户。

  作为山东西进中原的桥头堡,聊城也在有机农产品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建重点项目的聊城北部现代物流园区目前进展顺利,将建设成为有机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涵盖整个华北地区,辐射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农副产品年交易量可达1500万吨,通过实体与电子商务的双重对接,实现三方支付及网上支付、各地果蔬信息上网可知,为买卖双方提供便捷的购买方式,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条。

  算好循环账 挖生态农业效益

  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大屯村农民曲洪江是有名的养殖户,他不仅饲养着10头生猪,每年挣3万多元,而且以牲畜粪便为原料,建起了沼气池。“牲畜的粪便不能成为环境的污染源。我家里建了沼气池,利用这些粪便产生沼气,变废为宝啦!”曲洪江说,沼气灯能顶一个60瓦的灯泡。多年来,自家照明一直用沼气灯,算下来一年怎么也得省300多块钱的电费。他带着记者走进厨房:“看,这是沼气炉,比煤气炉省钱、省心,一个月能省60多块钱的煤气钱儿呢!9立方的沼气池,一年四季照明、做饭满够用!废弃的沼渣还是种庄稼的好底肥,沼液可当叶面肥。这一下,不光能省下2000多元钱的肥料钱,效果还很好呢。用这样的肥料,每年庄稼都是好收成!”

  东昌府区是山东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曲洪江的经历就是聊城市以东昌府区为先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打造农业生态和农村能源建设新样板的一个缩影。通过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沼气新能源建设开发,聊城市探索出能源、生态、养殖、种植“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

  秸秆处理是一直困扰农村环境保护的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聊城市每年可收集农作物秸秆230多万吨,年可发电相当于一台16万千瓦发电机组。今年并网发电的高唐生物发电厂每年可“吃掉”秸秆30万吨,为农民增收3500多万元,且每发1千瓦时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用燃煤降低95%。

  像秸秆发电项目一样,聊城市近年来着力转变传统、落后的资源消耗型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项目,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齐鲁味精集团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味精,废渣经处理后变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黑水淬取后回收再利用,“两废”综合利用每年能产生1300多万元的效益;奥克特化工以玉米芯为原料自行开发出远销国外的工业品原料糠醛,年消化玉米芯7万吨,为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聊城全市20多条密度板生产线,上百万吨的废弃树木枝条为原料生产出成百万立方米的中、高密度板和复合地板。

  做大“休闲汇” 谱生态农业新篇

  “游客采摘比卖梨省事多了,卖的价钱也比市场价格高出百分之五六十,有时1斤梨能卖出2斤的钱。”说起冠县中华第一梨园的采摘节,冠县兰沃乡韩路村的李富征十分高兴。几年前,冠县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集观光、民俗、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区,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中华第一梨园”。每年举办梨园赏花和采摘游,仅门票收入就达400余万元。梨园的建设,着实让村民得到实惠。韩路村村民王保玺在景区内承包了7亩梨树,去年梨园举办采摘游园活动期间,他销售了2万斤梨,均高于市场价,获利3万元。除了摘果,原来一无所用的梨花也为农民带来收入,今年仅此一项全县收入500余万元。

  随着冠县梨园的声名远播,冠县果品也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冠县鸭梨相继获得了“到山东不得不买的100种旅游商品”和第二届农产品与流通博览会金奖,并成功走出了国门。去年全县售梨总收入达到7亿余元,比办旅游观光活动前翻了一番。同时,生态旅游打开了冠县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以梨园景区建设为契机,冠县相继建设了温泉度假村、鲁西北地委旧址、武训纪念地等景区,形成了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四大品牌,该县旅游产业链条全线飘红,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

  聊城不少地方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开拓思路,都找到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抓手。聊城市东昌府区的姜堤乐园,过去是300亩的苹果园和废窑坑,从2000年开始,该区本着“生态是基础、文化是主题、休闲是功能”的原则,着力打造休闲乐园,目前绿化覆盖率达90%。姜堤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恩介绍,乐园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

  聊城没有大山大川,却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带动了休闲乡村旅游,休闲乡村旅游带动乡村转型,转型带动农民致富,农民致富带动乡村城镇化,这一系列良性推动,实现了聊城旅游开发、群众致富、保护生态的多赢。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