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民卖菜难题,青岛给出了多种解法。
秋冬之交,随着收获时节农产品集中上市,白菜、萝卜、芹菜等应季蔬菜价格的“降声”不绝于耳,有的出现了滞销……在菜农陷入“卖菜难”之际,青岛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应声而动,也展开了一场多种形式破解 “丰年困局”的有益实践。
菜农因“卖菜难”而紧缩的眉头,也牵动着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心。
11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得知菜农出现“卖菜难”情况后,在第一时间编发短信“想想办法、帮帮农民”给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要求高度重视、组织力量、及时解决菜农“卖菜难”问题。随即,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结合分管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帮助菜农实现“丰产又丰收”。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出席大会的李群虽然会务繁忙,但一直关注着家乡菜农“卖菜难”问题,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进展情况、推动问题解决。
“农超对接”向跨区域、多层次、多样化拓展,来自地头、“直通”社区的蔬菜直销,不断优化着菜农、消费者、运销商“三赢”的尝试,合作社、订单农业等组织化形式成为引领菜农破解“卖难”的亮点……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动员帮助下,一系列的举措既有应急之举,亦不乏治本之策,一股股初冬的暖流,汇聚成了一场全市上下同心协力缓解蔬菜销售难题的秋冬攻坚行动。
寻“卖难”之因:
早秋大白菜“领衔”应季蔬菜扎堆上市,量多价跌
为应对秋菜“卖难”,市蔬菜部门赴全市30家骨干批发市场、农贸企业以及市郊基层开展了调研,并强化了蔬菜行情的动态监控,对秋菜的价格、品种、数量、内外销、加工、出口等指标,全面地定性定量分析,每日一报,及时预测预警。
是什么因素导致应季蔬菜价格“跌跌不休”?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主任姚新接受采访时分析,青岛市蔬菜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160万亩,产量略高,达300万吨,造成市场“积压性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年出现的早秋白菜是过去没有的品种,“领衔”应季蔬菜扎堆上市,“供应的蔬菜多了,品种丰富了,选择余地大了,价格自然就会下落。”
导致当季蔬菜滞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流通渠道不畅,菜销不出去。姚新分析,菜农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种植盲目,菜农的组织化程度也低,自身找市场的能力弱,“大多在地头等人来收菜,即使是去产地批发市场,也要搭上运输成本,没有定价话语权”……
摸准“症状”后,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迅速出台。
解菜农之难:
“农超对接”向多样化“农X对接”拓展
哪里出现问题,哪里就有针对性地疏导。蔬菜销售压力较大的平度郭庄、胶州张应、即墨移风店镇等区域,成为青岛市推动秋菜销售的突破点,“农超对接”的战车启动起来,岛城大型超市家乐福、利群、维客等先后出动。据统计,利群集团月底前将收储 “农超对接”白菜2000吨,同比增加30%。加大秋菜采购的同时,青岛市引导大型商超优化“农超对接”的产业流程,10月以来,维客集团大白菜销售“逆势增长”,销售量逾1000吨,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仅维客超市沧口公园店,就销售了大白菜300吨。
“农超对接贯通了维客的蔬菜产销,”集团采购中心经理黄健介绍,他们变以往由蔬菜经销商各租摊位的“联销”模式为超市统一经销,掌控了菜价,同时摸索出一套优化的对接模式——选择能紧密联系基层菜农的中小型合作社或基地为供货商,“与散户菜农比,这种模式品种多批量大;和批发市场比,则价格更便宜,并且蔬菜品质、新鲜度可控。”低价、爱心馈赠、优惠销售……维客各门店的大白菜持续旺销,形成了采、销的良性循环。
11月9日,青岛“农超对接”秋季洽谈会在胶南启动,来自大中型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配送中心、集团消费单位、合作社的负责人220人参与洽谈。这是青岛市第一次由政府牵头、大规模、跨区域的“农超对接”,潍坊市、河北张北市来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潍百集团来了……当日即达成了1.5亿元的采购意向。
“利用政府影响力,寻找全国流通网络上辐射力强的节点,开展跨区域对接,就是要借助其集散效应,把青岛蔬菜向全国流通,”市商务局蔬菜办主任姚新分析说,“汇总莱西东庄头、平度南村等几大产地蔬菜市场的信息显示,通过这些对接渠道,青岛每天外销蔬菜已逾600吨,”市商务局蔬菜办副调研员郭瑞琪介绍,其中外销潍坊地区的蔬菜从每日60吨,增加到100多吨,岛城的秋菜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福州等地,“内销外运”,使目前青岛的青萝卜、白萝卜、芹菜的销售困难得到了缓解……
当“农超对接”的“高门槛”备受质疑时,青岛已悄然开始了创新性的探索:市蔬菜部门拓宽了“农超对接”的领域,针对“大路货”的农产品开辟更广泛的对接合作形式——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农农 (农贸市场)对接,农餐(餐馆酒店)对接……多样化的“农X对接”可谓全面出击。
“没想到在这个网上找到大买家了!”青岛商务局官网蔬菜产销专线、“青岛市菜篮子与三绿工程”网站,成为当地蔬菜网络销售的两大热点,而聚焦最多眼球的,是青岛在国内率先推出的“‘阳光食品工程’集团消费网络招投标”,11月 21日,胶州金天元蔬菜合作社经理臧先生就是在这个网页看到利群集团2000吨大白菜的团购清单,参与网上投标,得以出手了滞销的蔬菜……据了解,以“农校对接”为起点,青岛“阳光食品工程”集团消费网络招投标已举行了15次联合采购招标会,驻青高校参与比例达82%,19万学生受益,而当初以招标采购、规范进货渠道为重点的这一集团采购的尝试,现在看到了另一种收获——成为令基层合作社和菜农解决销售难的“新绿洲”,“这种模式整合了集团蔬菜消费的需求,带来了透明规范,也带来了高效率,”郭瑞琪说,许多面临销售困境的菜农都是在这里找到了“曙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以来,集团消费网络招投标已销售了6000吨蔬菜,青岛商务局官网蔬菜产销专线、“青岛市菜篮子与三绿工程”网站已销售蔬菜16000吨……
在青岛,多层次、宽领域拓展的“农超对接”释放出很大的活力,已占据蔬菜内销的50%,春、秋两季的农超对接洽谈会,已吸引了200多家合作社参与,今年迄今为止交易额已达8亿元,同比增长20%,降低流通费用10%,带动对接农户增收1000多万元,日益发挥出调节产销的“蓄水池”作用。
畅流通之脉:
蔬菜销售“直通”模式寻求农户、消费者、运销商“利益平衡点”
11月18日凌晨5点刚到,青岛菜源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徐爱红已率员工把“周末蔬菜进社区”的新鲜蔬菜装满了车,6点已出发,7点不到就驶入了太平路社区,3毛钱一斤很畅销……“没有直销模式这个价是根本不可能的,”徐爱红告诉记者,她又简略介绍了 “直通”的流程——她不再走批发、零售环节,而是从平度地里直接把大白菜净菜拉到城阳的配送点,再直接送到社区卖,3毛一斤,每斤赚5分钱。
初冬时节,从菜园直通社区的“爱心白菜”一时成为青岛城乡一道动人风景。蔬菜进社区“直通车”不断扩容,大大高于以往,据不完全统计,仅青岛商务部门举办的 “周末车载蔬菜进社区”,就从去年的20家扩大到了目前的30家。
“这不仅仅是爱心的表达,也是寻求进一步贯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一种尝试,”郭瑞琪分析,导致农产品销售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间环节多,成本高,层层加价。因此,产业链两端的市民和菜农之间,出现“卖难买贵”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而青岛市大力倡导的“直通”,就是以“直采直卖”的形式,压缩中间环节,不仅仅是应急之举,也是政府部门发挥引导性,“贯通”、“梳理”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尝试。显然,这一模式的生命力、这种尝试能否持续的关键,都在于寻求农户、消费者、运销商的 “利益平衡点”……对此,菜源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徐爱红提到了六个字,“利农,便民,益企。”
“蔬菜销售中间环节的人工费太高了!”徐爱红认为,“直通”是针对现状的弊病应运而生的。这中间环节的成本是怎样层层叠加的?徐爱红算了一笔账:现在大白菜在地里是七八分钱一斤,拔出来就要一斤加两分钱工费,然后是装袋费、袋子费,再加上装车费、人工费、运费、卸货费,到了青岛的批发市场,大白菜毛菜送货价就成了1毛9一斤,半毛菜就到了2毛2一斤,净菜最少也要2毛5一斤。“市场批发价加一块利润,大白菜净菜就成了3毛一斤,从批发市场到零售门店,运费每斤摊上了6分钱,变成3毛6,再加上一块利润,大白菜净菜的零售价就成了4毛3到4毛5一斤了!”
“爱心白菜”已在岛城涌动滚滚热流,10月以来,除了“周末车载蔬菜进社区”,青岛各区市举办各种形式的蔬菜进社区活动近300次,销售白菜2万多吨。“直通式销售减少了环节,方便市民,降低菜价,”市商务局蔬菜办蔬菜科科长梁柱认为,“爱心蔬菜进社区”不仅仅是应急之举,而应作为畅通农产品流通的有益尝试,特别是在解决“偏、远、散”居民区买菜难的问题,应作为“主渠道”长期持续下去,成为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一种“定式”!
思治本之策:
发展合作社提高菜农组织化程度、掌握“议价权”
当季蔬菜连连跌价滞销的关头,岛城蔬菜大镇平度仁兆镇却传递出另一番信息,“仁兆镇的当季蔬菜没有卖难,还俏销,比其它同类农产品卖得贵,”镇党委书记柴生华如是介绍,目前仁兆镇5000亩白菜,40000亩大葱,10000亩芋头,10000亩大姜,都到了收获的季节,虽然价格较往年偏低一些,但销售渠道一路畅通!他欣喜地道出了个中秘诀:仁兆菜农有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宏祥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几十个合作社撑着呢!
合作社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农产品滞销的一剂良药。“合作社遏制农产品滞销风险有优势,”农业部农合经管总站副站长赵铁桥曾指出,合作社有组织分散小农户的力量,能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甚至打造农产品品牌并与买方议价……青岛一些优秀合作社应对 “卖难”的生动实践,为这一论断提供了鲜活的样本和注脚。
仁兆镇这些蔬菜合作社个个“身手不凡”,与国内外的蔬菜收购商常年进行蔬菜交易,通过这些合作社的渠道,仁兆蔬菜源源不断销到国内外。“俺今年种植的2亩芋头、2亩大葱、1亩白菜都卖给了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沙北头村村民王才瑞憨厚地笑着说,因为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统一供种、销售一条龙服务,收购蔬菜的时候都高于市场5分到1毛钱,所以他今年蔬菜销得快,价格好!老王一项项算着账——大白菜市场价7分钱他卖了1毛多;芋头市场价4毛8他卖了6毛;大葱市场价3毛他卖了4毛……
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王贵欣坦承:仁兆蔬菜跟出口沾了光,“但现在,咱合作社蔬菜的国内销售也不差!”他欣喜地介绍道,这几年他又练就了一项销售“利器”,不会英语的王贵欣,硬是靠“翻译通”软件和国际客户网上洽谈,依靠“买全国、卖世界”,把本地的蔬菜销往外地,把国内组织的菜源广泛销往世界各地,“这是最让咱们心里有底气的,”眼下,他收购的蔬菜有大白菜、芋头、大葱、大姜、圆葱,主要销往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天销售蔬菜达200吨……
面对蔬菜销售难题,优秀农业合作社成为秋菜 “逆势畅销”的亮点,正是通过总结推广这些优秀合作社的经验,青岛市上下进一步强化了共识:单个的小农户没有渠道影响市场,这是当前农产品滞销现象所反映的实质,政府最应有所突破的一个着力点,提高菜农组织化程度、提高菜农在信息和销售环节的应对能力、掌握“议价权”,是破解“卖菜难”的治本之策,而扶持、加强农村合作社等基层经合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不失为切实可行的一条路径!
事实上,青岛基层已有数千家农业合作社,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不同的合作社组织菜农破解难题,实现良性产销的能力尚有较大差距。“合作社,没几把刷子怎么行?”仁兆镇党委书记柴生华认为,破解 “卖难”,合作社要有“利器”:或依托产地市场,或有销售渠道,(订单农业)保护价、贮存,加工厂等等……
在这一点上,位于祝沟镇的得兴果品合作社理事长孙德兴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依靠他多年积累的遍及全国24个省市的800多名客户,还有在临安、镇江、南通拓展的新客户,今年他依然紧密维系着周边十几个县市为他供货的5000多名果农,目前已销售苹果2600吨,预计达3800吨,比去年略少。得兴果品合作社的360名社员全部享受的是保护价,他们已为得兴的优质苹果打开了高端市场。
不仅如此,这个合作社还有“独门秘籍”: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聘请了会计,给每个社员建了“成员账户”,一句话,就是有“分红”了——这就是得兴合作社比其它合作社能够多给出来的一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