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青岛:政府主导构建立体化销售网络破解卖菜难(图)

青岛:政府主导构建立体化销售网络破解卖菜难(图)

【来源:齐鲁晚报】 【时间:2012/11/30 9:18:00】【  】 【打印】 【关闭

  前段时间,包括我省青岛在内的多地出现蔬菜滞销的局面。破解“丰年困局”有什么好的典型经验吗?

  这几天,青岛菜源合作社“直通”社区的蔬菜配送车一直在太平路小区等多个社区穿梭,与此同时,镇江路街道的一些社区居民开心地领到了免费的爱心大白菜……初冬的岛城,一个由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立体销售网络逐渐“抚平”了菜农脸上的愁容。

  “蔬菜几分钱还不如烂地里呢”

  “大白菜产地价每斤最低七分钱,青萝卜每斤平均一毛五,白萝卜每斤平均仅五分钱……你瞧瞧,一棵10斤的白菜只能卖七毛钱,还不如烂在地里呢!”本月初,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农民在地头沮丧地说。

  今冬菜价为何如此低?青岛市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青岛市蔬菜种植面积约230万亩。从单个品种上看,土豆最多,约35万亩;白菜第二,约26万亩;大蒜第三,约15万亩;大葱约12万亩;萝卜约10万亩,其它蔬菜品种均在10万亩以下。虽然大白菜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但今年产量普遍增加,造成价格持续下跌。

  青岛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主任姚新分析,除了产量增加以外,导致当季蔬菜滞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流通渠道不畅,蔬菜卖不出去。此外,菜农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种植盲目;菜农的组织化程度低,自身找市场的能力弱等,也是造成蔬菜滞销的原因。

  市委书记短信引出立体化销售网络

  今年秋冬,不光在青岛,全国尤其是北方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蔬菜滞销和菜贱伤农。

  在青岛,“卖菜难”同样引起了决策者的关注。“想想办法,帮帮农民。”当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第一时间了解到“卖菜难”的现状后,他亲自编写了这样的短信并发给了三位市领导。他希望动员各界、组织力量,帮助农民解决“卖蔬果难”问题,让农民丰产又丰收。

  短短八个字,点燃了这座城市的“温情”,一系列破解农民“卖菜难”的举措成为岛城冬日最温暖的景色。

  11月9日,青岛“农超对接”秋季洽谈会在胶南市启动,来自大中型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配送中心、集团消费单位、合作社的220多名负责人参与洽谈。这也是青岛市第一次由政府牵头,大规模、跨区域的“农超对接”,潍坊市、河北张北县来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潍百集团来了……洽谈会当日即达成1.5亿元的采购意向……

  青岛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开辟了更广泛多样的对接合作形式——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农农(农贸市场)对接、农餐(餐馆酒店)对接,积极拓宽“农超对接”的领域。

  青岛市在国内率先推出的“‘阳光食品工程’集团消费网络招投标”也发挥了很大作用。11月21日,胶州金天元蔬菜合作社通过这个平台的网页看到利群集团2000吨大白菜的团购清单,随后参与网上投标,出售了滞销的蔬菜……

  除了集中战役,青岛市还力推“周末蔬菜进社区”,由合作社直接用配送车将新鲜蔬菜送到小区门口。今年冬天蔬菜进社区“直通车”不断扩容。据不完全统计,仅青岛商务部门举办的“周末车载蔬菜进社区”,就从去年的20家扩大到了目前的30家。

  另外,青岛市今年冬天还计划储备1.28万吨蔬菜,降低集中上市的压力……

  “不仅要解近急,还要破远忧”

  据青岛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副调研员郭瑞琪介绍,目前,已有35家商场、集团消费单位和农村合作组织在网上发布了230余条动态供求信息,推动6家商场采购蔬菜100余吨。“阳光食品工程”累计达成招标采购额26.8亿,累计发展集团消费单位122家、品牌供应企业180家,受益人群近55万。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铁杆客户”,成为攻克“卖菜难”的“重武器”,为许多菜农解了燃眉之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以来,集团消费网络招投标已销售6000吨蔬菜,青岛商务局官网蔬菜产销专线、“青岛市菜篮子与三绿工程”网站已销售蔬菜16000吨……

  “不仅要解近急,还要解远忧。”青岛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主任姚新告诉记者,青岛市组织了对30个蔬菜生产基地、批零市场进行产销调研,了解地产蔬菜产销状况,研判秋菜产销总体形势和趋势影响,研究应对措施和长效机制。另外,加强运行监测,重点加大对抚顺路、城阳、华中三大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力度,加强市场的分析与预警。通过这些尝试,进一步强化共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在信息、销售、制度等环节的应对能力,努力找出畅通农产品流通的治本之策。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