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寒冬,正是大白菜集中上市的季节,而在青岛当下,大白菜行情应了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古句。有的区域,大白菜一斤几分钱没人要,有的菜农干脆让大白菜烂在地里;而在这里,大白菜却成了宝贝,一斤20元供不应求,想论棵买还要限量供应。到底是什么,让青岛大白菜销售呈现了“冰火两重天”式的截然反差?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昨日(19日)来到山东胶州大白菜生产基地,一探品牌效应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的奇妙作用。
“只要叫响了自己的品牌,就永远不会为卖菜难而犯愁,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种菜人身上承载的历史责任。”山东胶州大白菜研究所负责人荆世新语重心长地说。
两亩地种着200种大白菜
19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山东省胶州市张应镇安家沟村时,胶州大白菜研究所负责人荆世新正在自己近两亩菜地里,猫着腰观察不同品种大白菜的生长情况。“胶州大白菜种植基地一共150亩地,数这块地的经济价值最高,这才是胶州大白菜的精髓所在。”指着眼前的这片土地,荆世新告诉记者,这里种植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种大白菜,“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咱们山东的本地品种,大部分都是新品种和外地引进的品种。”荆世新说,想要种出叫得响的大白菜,就得从育种上抓起,真正做到“血统纯正”,才能“根正苗红”。
在这片“宝地”上,每一垄白菜的形态都各有不同。记者看到,这里既有市场上常见的个高体大、叶边泛黄的城杂5号,还有贴地生长、形似盆栽的耐寒白菜;有的白菜叶子呈紫色、像极甘蓝,有的白菜好似宝塔、包叶密不透风。“我一垄地上就种着3种白菜,然后进行对比观察。”在各式各样的白菜当中,荆世新最爱护的,则是紧靠田边的一垄白菜。乍看上去,这垄白菜个小叶疏,并不起眼,但叶子翠黄透亮,在其他粗壮的大白菜映衬之下,宛如娇滴滴的仕女,鹤立田中。“这就是最正宗的胶州大白菜,现在全胶州都没有几棵了。”种了20年大白菜的荆世新介绍说,这几棵就是胶州大白菜的原种,也就是当年曾被鲁迅赞以 “胶白”的传统胶州大白菜。然而,由于这种大白菜抗病性弱、单株产量很低,在解放初至上世纪七十年代风光一阵之后,就逐渐被抗病性强、单株更重的城阳青、城杂5号、山东5号等所排挤。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胶州都难觅胶州大白菜原种。“现在市面上的正宗胶州大白菜,是经改良的品种,学名叫做杂交1号,完全继承了胶白原种的口感、味道和营养成分,只是提高了抗病性。”荆世新说,他之所以还保留一片胶白原种,一方面是为了改良菜种,更重要的是为了保留胶州的这块金字招牌,“虽然胶白原种已被取代,但我们胶州人对它有感情,不能让它彻底断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