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山东:菜农突围“价格怪圈”(图)

山东:菜农突围“价格怪圈”(图)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2/11/16 13:22:00】【  】 【打印】 【关闭

山东省惠民县淄角镇菜农高宗华(右),今年种植蔬菜50多亩,预计年收入100万元。图为高宗华正在收获黄瓜。

  “德州20万吨芹菜无销路”,“平阴万亩青萝卜滞销,4分一斤没人要”,“白菜之乡济南唐王大白菜一袋只换俩烧饼”……

  有消息称,自10月以来,山东菜价达到了全年最低点。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仍有不少农民找到了各自的“增收秘籍”。

  16合作社携手

  赢得大超市入场券

  “协会现在有5辆车,每天下午采摘,晚上运到济南,直供济南名优农产品销售中心,通过合作社联合协会,今年将向济南供应1000吨蔬菜。”11月8日,在惠民县麻店镇田农园瓜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上,合作社理事长李建忠胸有成竹地说。

  规模合作才能产生更大效益,这是李建忠近几年来最大的感悟。几年前,为了扩大规模,田农园瓜菜专业合作社把“手”伸到了周边乡镇,与16家合作社携手,成立了惠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协会。协会成立后,农产品品种由原来的西瓜、马铃薯、泡椒发展到糯玉米、西红柿等十几个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产量少、品种单一的问题解决了,产品获得了走进大超市的入场券,“现在济南、东营等地的大超市、大市场都有我们的产品。”李建忠说。

  “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是个趋势,将来还会参加超级合作社联盟。”李建忠告诉记者,“组建联合社,这种更高层次的组织形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抗风险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

  订单式生产

  蔬菜种植多元化发展

  田农园瓜菜专业合作社的另一致胜法宝是手握订单种蔬菜。“过去,村民都是在拔了西瓜秧后种芹菜、菠菜,赚不赚钱只能碰运气,今年我和大连的一个客户签了订单,泡椒收购价平均每斤2元以上。”李建忠还告诉记者,合作社的蔬菜种植从不跟风,而是向多元化种植发展,“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永远难赚钱。”

  惠民县淄角镇菜农高宗华也是订单种植的受益者。

  “蔬菜有了订单,谁还愁菜卖不出去啊!”菜农高宗华所说的订单其实是两个订单,一个是当地蔬菜大市场与客户签的订单,一个是蔬菜大市场与菜农签的订单。以销定产,菜农们自然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合同上规定的蔬菜收购价,比市场上的价格还高。高宗华今年种了50亩蔬菜,据他预估,收入100万元手拿把攥。

  淄角镇是滨州市最大的蔬菜生产乡镇,蔬菜年产量2亿公斤。为给蔬菜找销路,这个镇先后发展了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建设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国家农业部定点蔬菜大市场。今年,淄角镇依托大市场和双订单模式,带动了当地菜农的致富积极性。据悉,蔬菜大市场销售旺季日交易量达到100多万斤,年交易额近4亿元,蔬菜远销北京、长春、石家庄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

  网上销售

  新方式e路欢畅

  除了扩大规模,手握订单,新的销售方式更是破解“农产品价格怪圈”的有力招式。

  为销售农产品,不少农民起早贪黑,东奔西跑,而在新泰市汶南镇双山村的益民核桃专业合作社,2000多亩的核桃窝在家里就卖完了。11月1日,合作社理事长李志法告诉记者,合作社的核桃全部通过网上销售。通过网络,大山里的核桃不仅卖进了泰安、济南,还卖到了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等十几个省市。

  不止在双山村,在整个汶南镇,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正享受着网络销售带来的好处。

  汶南镇是全国黄花菜第一镇。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4500万公斤。这么大的产量,在往年这里随处可见堆得如小山一样的黄花菜,但今年这种现象不见了。镇干部吕国浦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这一新的销售平台。“镇上、合作社和村民们随时将黄花菜产量、质量、价格等信息公布在网上,吸引了大批客商纷至沓来。”

  蔬菜深加工

  破解价格“过山车”

  产品卖出去不是目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根本。

  “刚开始的时候13元一斤,中期量大,0.7元一斤,到后期菜又少了,价格是两三元一斤。”新泰市汶南镇借庄村的一位村民说,这几年,虽然黄花菜种植由原来单纯大田栽培发展到大田和保护地两种栽培模式,将黄花菜上市时间由七八月份提前到了四月份,拉长了生产和销售时间,但由于近年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高峰期时,产量能达到10万斤,价格也就如坐上了过山车,起伏不定。

  为了趋利避险,借庄村在农产品加工增值上狠下功夫,先后开发了脱水黄花菜和真空保鲜黄花菜等关键生产技术,并投资50万元建成了黄花菜加工厂。加工后的黄花菜不仅延长了保质期,扩大了销售空间,而且还提高了经济效益,据介绍,经过加工后的干黄花菜的市场售价每斤可以卖到12元,仅此一项全村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