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加速“农字号"产业培植 烟台莱山生态农业经

加速“农字号"产业培植 烟台莱山生态农业经

【来源:经济导报】 【时间:2012/11/15 13:29:00】【  】 【打印】 【关闭

  穿梭的车辆、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工人……“祥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筑工地一片繁忙景象。这只是山东烟台莱山区创建生态示范区的一个缩影。莱山区质监局狠抓辖区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工作,锦源春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朱柳生态艺术旅游休闲度假区、千金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和凤山温泉度假区等一批具有乡村浓郁特色的“农字号”项目积极推进,使该区迈进了生态农业的快车道。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莱山区把“建设烟台市区后花园”作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定位,按照“北部都市化、南部城市化”的战略部署和“全域城市化、全域生态化”的战略决策,将城市化建设、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文明发展,大力实施南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发展高效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农业经济与城市经济融合。

  打造新引擎:推进“农字号”产业开发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莱山区积极调整思路,把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作为新引擎,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农字号”产业转型步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祥 和”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蔬菜生产、休闲体验区、标准化日光温室、百果采摘园、特色养殖区、科普教育区、垂钓区、蔬菜整理加工区、休闲餐饮区、小开心农场等功能区,园区内外实施环境美化、绿化、亮化,打造成为莱山区现代“都市型”农业的亮点。

  投资3000多万元,集观光、休闲、餐饮、种养植等于一体的“锦源春生态休闲观光园”项目已经启动,项目完工后,可拉动农民增加年收入近1万元。朱柳生态艺术旅游休闲度假区、千金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和凤山温泉度假区等一批具有乡村浓郁特色的“农字号”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此外,莱山区通过加大南部山区的保护性开发,抓好防火旅游通道,积极推动生态型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逐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目前,已完成上百公里的防火通道建设,使南部山区48个村的82个山头相互贯通、融为一体。

  注入强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莱山区按照全域城市化、全域生态化的思路,坚持用城市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全区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83家。通过积极引导东方海洋、宏大食品等国家、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和设备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初级农产品和加工产品的精品化、品牌化、特色化,全区荣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同时,全区新培育发展农业示范专业合作社达13家,其中“春满”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春和熙”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快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培育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00亩,其中,冶头村400亩、王官庄村200亩;全区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39万亩,包括“鸿志”果品、“金斗山”两个市级标准化大樱桃生产示范基地和“永智”农场、“现代果业”等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抽样检查力度,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目前全区荣获农产品有机认证10个、绿色认证8个、无公害认证1个。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南部大开发为契机,沿莱源路、辛安河、铺拉河、外夹河流域,对现有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整合规划,实行连片开发,建成一批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生活体验于一体的果树采摘生态景观带。  通过长期的努力,莱山区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全区现有蔬菜种植面积7300亩,年产量4万吨,总产值1.5亿元,先后成立了“春满”、“春旺”、“孟和”和“礽 泰”蔬菜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镇村3000余农户实现效益增值。果业面积5.5万亩,年产量5万吨,总产值4.18亿元;以大樱桃为主要特色的水果产业带2.7万亩,年产量1.1万吨,拥有“金斗山”、“鸿志”两个品牌,烟台老桂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和烟台市惠科科技有限公司被列为2012年度烟台市水果振兴产业项目;以苹果为主要特色的水果产业带1.4万亩,年产量2.7万吨,拥有“现代”牌绿色品牌;以莱山蜜桃为特色的水果产业带面积达到0.64万亩,总产0.5万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