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9月底,山东省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6633家,登记总数居全国首位,合作社发展迅速,但存在融资难、扶持力度小等问题。有关人士建议,应借鉴一些兄弟省份的经验,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成立全省性的合作社建设发展协会,为其发展搭建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6663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3793个,增长26.1%,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在10月24日举行的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座谈会上,省农业厅巡视员林建华介绍,山东农合社登记成员69.09万户,实有成员351.1万人,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6.1%。农合社数量虽得以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规模偏小,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据调查,目前山东资产规模50万元以下的合作社占总数的60%,成员40人以下的占63%,合作社规模明显偏小,实有入社农户低于全国78人的平均水平。
“资金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合作社持续发展的瓶颈。记者了解到,2011年,山东省级财政安排扶持合作社发展资金8100万元(这其中还包括2000多万元的中央财政资金),而近年来,江苏省每年安排2亿元、陕西省每年安排1.2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扶持专项。去年山东获得各级扶持的农合社1465家,仅占合作社总数的2.59%。
此外,扶持政策不配套等问题也困扰着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搞农超对接,一个难题就是没有发票。”青岛柳沟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珩义告诉记者,“没有发票,超市就不收农产品,农超对接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这方面,江苏的经验值得借鉴。”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合作社经济教研室主任王勇介绍,早在2010年7月,江苏省农委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苏合”销售合作联社,并申请注册了“苏合”商标,免费给各市县销售合作联社统一使用,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城市开设直营超市、直营店,促进产销衔接,破解销售瓶颈,推动了城市鲜活农产品零售体系建设。
“按照规定,由农业部门对合作社进行管理,但其实要涉及农、林、水利、旅游、工商等多个部门。仅在农业经管站设立专业科室,无法协调其他部门开展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牵头部门。”王勇建议,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合作社领导小组来开展工作。
“可以成立全省性的合作社协会,比如省合作社建设发展协会,来维护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加强合作社之间的沟通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省人大农委相关负责人建议,通过建立协会,给合作社提供法规政策、农经统计、网点检测等指导,同时还可以组织超市企业到合作社考察,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展示展销会,为双方搭建对接平台,建立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从而促进山东省农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