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山东有机农产品行业迅速“瘦身”

山东有机农产品行业迅速“瘦身”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12/10/22 9:30:00】【  】 【打印】 【关闭

  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全面实施已3个多月。笔者走访发现,“一品一码”、“全程追溯”等严格的标准让山东省打着有机旗号的“李鬼”难以招摇撞骗;同时,高昂的认证费也让有机产品行业迅速“瘦身”,诸多中小型农业合作社和农户纷纷“出局”,一场行业洗牌正在进行。

  有机蔬菜生产种植技术要求高,种植成本大

  有机食品高价销售,但有机产品到底有多好?李新村是山东省高青县芦湖街道新村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因为他种植有机蔬菜时间早,蔬菜基地里有机蔬菜品种多,被人称为“有机队长”,对于受到热捧的有机菜,他的看法是,有机菜迎合了部分富人的需求。“有机菜的市场主要在城里。”

  笔者注意到,高青的几家超市不设有机蔬菜专区,个别设有专区的超市有机蔬菜也只是摆设。与炒得火热的有机菜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菜农对有机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原因有两个。”李新村说,“一是有机种植技术要求高,种植成本大,产量相对较低。如果价格上不去,种有机菜还不如种‘大路’货划算;二是押款厉害。”他说,合作社种出来的有机菜只能走超市,超市要压一个月的货款,一个超市一天销售几千斤,一天的货款上万元,一个月就是三四十万元。如果供货给三四个超市,一个月要压100多万元,农合社没有那么多资金周转。李新村坦言,有机菜种植看起来是很美的事情,销路却是个难题。

  新规严厉,行业遭遇深度洗牌

   “上半年在大型超市还能买到有机蔬菜,如今市面上却很少见。”平日注重饮食健康的济南市退休教师王晨最近有些纳闷:售价高昂的有机蔬菜为何数量突然少了?

  近日,笔者在济南市走访了大润发、统一银座等多家超市后发现,以往的有机蔬菜专区被模棱两可的“精选蔬菜”专区取而代之,且摆放的多是“无公害蔬菜”。以韭菜为例,普通韭菜售价2.2元/500g,名为“凯银”品牌的无公害韭菜售价5.5元/500g。“以前有机菜要比无公害蔬菜售价还要贵至少一倍。”统一银座超市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从超市上架情况看,目前市场上已消失了1/3至2/3的有机品牌,有机生鲜蔬菜更是“全军覆没”。

  有机产品大量“下架”,行业遭遇深度洗牌,引发这场不小的“地震”的源头,是7月1日起全面施行的有“史上最严”之称的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新规可以用‘严苛’来形容,现在不敢打‘有机’牌了!”济南市“自留地”蔬菜基地副经理刘兰振告诉笔者,本次新规变动很大的一点是20多个农残指标由“限制数量标准”变为“零残留”,这个标准对基地和企业来说,“高得吓人”。

  “‘严厉’之处还体现在每件有机产品须加贴17位的唯一编码,‘一品一码’、不可二次包装,产品质量实现全程追溯,消费者可以在认监委官网上的‘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系统’输入认证码查询产品真伪。此外,配合新规的还有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目录》,目录之外的产品都不能称为‘有机’,蜂蜜、枸杞、化妆品、水等产品,都已不能再进行有机认证。”山东省质监局认证处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伴随新规的施行,有机产品是一个重点检查方面,山东省质监局已在上半年进行了一次抽查,已暂停了一部分违规企业的资质。

  加大认证力度要注意保护生产者积极性

  出台如此严格认证规则的背景,是曾经有过的有机食品乱象。一位蔬菜基地负责人向笔者透露,“以前办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买证”的现象。也有的种植企业打擦边球,只认证了3个品种的有机产品,却把自己生产的所有种类都贴上有机标签。而新规要求“一品一证”,即一个产品品种就要有一张认证证书。

  “不怕认证,怕的是认证费太高、检测次数太多!”高青县木李镇杂姓刘村的老支书齐兆财说。该村靠近黄河,这里土地肥沃,空气清新,齐兆财自2008年起种植有机瓜菜,原本计划申请认证,现在却打起了退堂鼓。“规定要求同一地块的所有品种都要检测,而且是每一茬都要检测!”齐兆财说,一般的蔬菜基地,都会种几十种蔬菜,如果是大棚种植,一年要两熟或三熟,也就是说,每年基地面临的有机检测将达到几百次!

  让生产基地吃不消的不仅是这样高密度的频次,更是伴随产生的高昂检测费用。齐兆财向省内一家农产品认证公司进行咨询,对方的报价让他吓了一跳:“单一品牌的有机认证费2.8万元,再加上土壤、水质、空气等的检测费用,总算下来不低于5万元。”此外,认证程序复杂,也让齐兆财这些中小型蔬菜基地负责人为难。

  木李镇农委农技推广员张治宾说,“应该降低认证费用,让更多的农户、企业参与进来,保护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产品抽检的密度和对坑害消费者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好把关工作。”

  李新村坦言,现在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都有补贴,而有机瓜菜却没有任何补贴,目前最可行的办法是国家出台政策,对种植生产有机农产品的企业或农合社进行补贴。此外,诸多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认为,“抱团发展、集体认证”不失为一种出路,即合作社间横向联合,共同参加有机认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