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蔬菜成为特色支柱产业

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蔬菜成为特色支柱产业

【来源:齐鲁网】 【时间:2012/9/17 9:08:00】【  】 【打印】 【关闭

  近日,“聚焦‘乡村文明行动’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团来到潍坊。潍坊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接受了齐鲁网记者的采访。

  问:寿光村容村貌建设?

  答:近年来,寿光市实施环境优化行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持续开展集中整治,农村面貌大为改善。按照“示范村抓精品、一般村抓标准、薄弱村抓提高”的工作思路,全力配套农村交通、通讯、电力、环保等基础建设,先后实施了农村道路“升级改造三年计划”、农村公路网化、镇街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工程,市镇村三级先后投入资金20多亿元,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102公里、排水沟15万米,安装路灯5800盏,建设沼气池10792个,植树4200多万株,全市村庄普遍实现了“环境净化、道路硬化、路街亮化、庭院绿化、村庄美化”,成为首家省级生态市。大力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先后投资1.5亿元,建设水厂3处、加压站5处,铺设入村供水管道440多公里,辐射解决了520个村、49万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成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

  为彻底打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我们在积极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全力推进环卫设施和标准化环卫服务向镇村延伸,市镇村三级投资6280多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1座,配备垃圾清运车辆233台(部),按1人/75户标准配备保洁员3350名,购置村庄垃圾桶13535个,建设垃圾池283个、垃圾房118个,设置垃圾暂存点2000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全覆盖,全市975个村全部实现日常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和无害处理,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善。

  问:乡风乡俗新发展?

  答:近年来,寿光以构建“和谐村庄”为切入点,主动适应城乡发展的新形势,全面发挥农村实用带头人的作用,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营造了健康文明的农村发展新风尚。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我市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治理机制“五事”工作法,即村级事务民主提事、联席议事、票决定事、集中办事和制度监事,进一步夯实村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全面推行“阳光村务”,实施农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和村级民主日制度,规范村“两委”议事程序,坚持民主议事,搞好民主理财,推行党务村务公开。每月的15日定为民主公开日,实行农村财务、村务公开,把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我们不断拓展“十星级文明村(户)”创建内涵,开展了“文明信用联动联评”活动,评定文明信用村100个、文明信用户5万户,授信额度18亿元,诚实守信蔚然成风。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开展道德评议活动500多场次,群众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不断提高。组织“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等成立志愿队伍近千支,开展帮贫助困、敬老助残等志愿活动2000多场次,形成了“知荣辱、讲道德、做好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问:农村生活方式新变化?

  答: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农家文明行动”和“美丽乡村媳妇塑造行动”,着眼农村的一个个细胞家庭,重点依靠家庭的核心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计划地面向农村家庭特别是农村妇女开展了居室美化净化、家庭伦理道德、亲子教育、文化娱乐、保健常识等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推动“乡村文明行动”、建设新农村新生活的骨干力量。每年开展“最美乡村媳妇”评选表彰活动,从为家庭文明做出贡献的不同方面对农村家庭妇女进行分类评选,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为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优先吸收入党;对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优质农业品牌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的重奖;对在创建示范基地、创立农业品牌、创新技术成果和社会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在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并授予“寿光市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荣誉称号。同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体系建设,在全市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组建了50多家蔬菜协会,建立了蔬菜示范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设了“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农业人才信息库”,引进农业科技人才100多名。以市农广校、农技中心、镇农技服务中心、村科技综合服务大院作为培训基地,大力实施“绿色证书”、“科普村村通”和“50万农民科技大轮训”工程,定期对全市广大农村群众进行科技知识轮训,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巡回讲课。到目前,全市文明市民学校、人口学校、农民文化夜校、科普知识宣传栏等阵地建设实现全覆盖,三元朱村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试点村”,有10万多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2.4万名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资格,180名农民成为“农民科技专家”,这些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了推动寿光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问:农村经济新气象?

  答:为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寿光着眼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提升,加快现代农业向绿色优质农业、种苗农业、园区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农业转型,实现农业高端跨越,保持持续领先优势。其中,为加快向园区农业转型,我市大力发展羊青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吸引龙头农企入住,增强辐射带动,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别发展到410家、514个,辐射带动了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同时,依托传统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和整合,建设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实现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已经建起300亩以上的蔬菜园区103处。园区化的“盛行”,也推动了生物菌肥培肥地力、沼气池建设、水肥一体化等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寿光生物菌肥培肥地力达2万亩,新建蔬菜大棚沼气池1500个。同时,为更好地强化对农民技术指导,加快农民科技致富进程。市农业部门专门开通了寿光农业信息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110视频服务,发展了镇(街道)、村信息网络服务站320家,服务范围涵盖全市14处镇(街道)、600多个村,为全市农民提供蔬菜标准化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惠及全市16多万户菜农。先后推广了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生物组培等30多种种植新模式,全市蔬菜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我市也被评为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全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冬暖式蔬菜大棚达到40万个,形成了万亩胡萝卜、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等专业镇村587个,蔬菜产业成为寿光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支柱产业,仅蔬菜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

  问:农村文化新风尚?

  答:我市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积极落实“文化均衡、互动共享”工程,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103万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了“10分钟文化圈”;全市15处镇街区全部建成标准化综合文化站,975个村(社区)配套全部建设了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数字电视实现全覆盖;实施“万户农民上网工程”,投资150万元建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基本型服务点覆盖率达100%,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试点市,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保障。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我们已经连续6年开展以“绿色之春、文明之夏、丰硕之秋、欢乐之冬”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举办中华农圣文化节、蔬菜文化艺术节及居民舞蹈大赛、庄户剧团大赛、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工读书节、庄户剧团大赛及“三下乡”等文化活动。今年又创造性组织开展了以“品味书香、感悟文明”为主题的“幸福寿光?欢乐共享”群众文艺大汇演活动,在全市开展的以千场文艺竞赛、百场公益巡演、十大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贯穿全年,涵盖城乡的群众文艺大汇演活动,让市民、农民同敞心扉,走上同一个舞台,实现思想和文化的交融互动。至目前,大汇演已举办演出1000多场次,参演节目15000多个,参与群众100多万人次,实现了村村有舞台,天天有演出,家家有欢笑。同时,以农村百姓需求为出发点,广泛开展咨询、宣讲、义诊等惠民活动200多场次,发放各类科普、健康宣传资料120多万份,形成了健康向上、诚信淳朴、和谐文明的农村新气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