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银基农业生态园由张店银基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坐落于张店城区的西南边缘地带,地理位置独特,规划总面积49公顷,总投资3000万元,一期工程占地160余亩,投资670余万元,集蔬菜生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餐饮、科普教育于一体,是广大城乡居民观光、采摘的理想去处。
淄川莪庄富硒绿色蔬菜标准园地处淄川区寨里镇,占地面积200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销售,园区生产的西红柿、黄瓜、青椒等蔬菜产品价格是普通蔬菜的20倍。园区所在的莪庄村,土壤天然硒水平含量平均值较高,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位为中美国际合作项目“硒水平与中国农村老年人群认知能力研究”现场考察地区。
博山舜沃有机蔬菜生态示范园地处风景秀丽的五阳湖畔,由淄博桥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50多万元建成,园区内有28个高档次蔬菜大棚,建有检测化验室、加工车间、仓库、冷库及管护用房等2000m2。年产蔬菜3000吨,产值560万元。园区广泛推广了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秸秆反应堆等新技术,有效地保障了蔬菜的质量安全。
周村绿生源蔬菜标准园,位于周村区南郊镇贾黄村,由淄博周村绿生源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6月投资600万元兴建,拥有高档种植大棚共48个,种植面积近300亩,主要种植优质绿色蔬菜,是目前周村区已建成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蔬菜标准园。
临淄获丰蔬菜标准园,是国家级标准园之一,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办。园区占地480亩,总投资450万元,建有高标准蔬菜大棚30个。年产绿色蔬菜460万公斤,产值270万元,纯收入180万元。园区集蔬菜种植、检测、仓储、配送于一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化基地”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户600多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临淄翠竹生态庄园位于临淄区太公湖湿地公园东岸,由淄博诺香伦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园区占地680亩,总投资1800万元,有高标准蔬菜大棚70个,都市小菜园300块。园区生产的“翠竹”牌番茄、西葫芦等14个品种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2年初,园区通过农业部验收,建成了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石佛堂蔬菜标准园位于临淄区齐都镇石佛堂村,占地600余亩,建成完善的仓贮、检测、加工、包装等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型日光温室大棚90个。多年来产品一直畅销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其中套袋丝瓜、黄瓜、西葫芦等优质绿色产品还出口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年销售蔬菜230万公斤。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日农经》先后进行了报道。
山东万鑫蔬菜标准园,是山东万鑫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融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和生态循环等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以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单位,计划总投资1.1亿元,占地998亩,现已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新型日光温室大棚23个,棚内都配备了30m3沼气池,采用水肥一体化、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多项新技术,生产各种安全放心蔬菜。
高青惠泽食用菌标准园,位于高青县常家镇大芦湖南岸,由惠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98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生产设施、机械化流水作业生产设备,实现了规模化投料、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操作、品牌化销售。全年产出杏鲍菇1500吨左右,实现毛利600万元。
悦庄有机韭菜标准园,位于鲁中生态高地沂源县东北部,实行公司化运作,产品实现了产销一体化。产品与普通韭菜相比,颜色微微泛黄,手感柔软,口感微甜,在0-4℃条件下可储存一个月,通过了国家和欧盟双重有机认证。2010年,园区被确定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产品被指定为省运会唯一专用有机韭菜。产品售价高达120元/公斤,年增收1.6亿元,人均超过2500元。
小小“菜篮子”装着市民的支出,装着农民的收入,装着社会的和谐。如何既让广大消费者吃得放心,又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市“75万亩标准化生产蔬菜基地建设”、“蔬菜标准园创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推广实施,用沉甸甸的成效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我们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实施’的方针,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全面推进蔬菜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了统一蔬菜标准化体系,用一个个标准化‘菜园子’撑起了我市放心‘菜篮子’,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恩明的一番话对我市标准化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诠释。
75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夯实“菜园子”
近几年,通过连续实施“蔬菜产业升级工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市政府重点项目,全市形成了以临淄、高青为主的北部平原50万亩设施蔬菜,以沂源、博山、淄川为主的南部山区15万亩越夏蔬菜,以服务本市城乡居民为主的10万亩城郊优质蔬菜等三大板块,蔬菜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产业更加集中,实现了早春菜、越夏菜、延秋菜、深冬菜的协调发展和均衡供应。全市累计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蔬菜达48个品牌、178种产品,其中有机蔬菜47个,绿色蔬菜124个,地理保护标志9个,“沂蒙山”蔬菜商标被省工商局命名为“山东省著名商标”,“荆家四色韭黄”还被列入“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蔬菜标准化的快速提升离不开技术支撑。我市组织有关专家先后起草制定了西红柿、花菇、莲藕、桔梗、佛手瓜等10个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形成了绿色蔬菜生产标准化技术体系。大棚电动卷帘机、频振式杀虫灯、集约化育苗、黄蓝板诱杀、防虫网阻隔、微滴灌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棚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为了减少蔬菜流通的中间环节,让城乡居民第一时间吃上安全、优质、新鲜、便宜的放心蔬菜,我市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深入推进“农超对接”,在全市组织开展蔬菜生产园区放心菜直供居民社区试点,涌现了一批生产、经销蔬菜的龙头企业,其中淄博众得利公司与北京物美集团签订长期“农超对接”协议,日供北京优质蔬菜10吨,带动标准化蔬菜基地的菜农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淄川区清水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在太河镇峨庄片区建立了3000亩生产基地,开展蔬菜直供。同时,先后在省外大中城市建立蔬菜直销市场22个,新开辟上海曹安、福州海峡两岸两处大型外埠市场,北京、天津等蔬菜运销通道12条,发展运销组织1100个,有效地保障了我市蔬菜内运外销、余缺调剂、品种补充,全市蔬菜外销率稳定在85%以上。
为了把住“菜篮子”的质量关,我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市、区县、基层三级蔬菜质量检测网络,对产地、市场、超市的蔬菜产品开展“日检”、“批检”和“节日抽检”,切实做到了不合格蔬菜产品不出基地、不上货架。目前,全市每年检测蔬菜样品2500个以上,检测合格率达到98%。
千姿百态的食用菌基地丰富“菜篮子”
几年来,市蔬菜部门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等思路大力发展食用菌基地。截至目前,全市食用菌基地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累计投料53.8万吨,生产鲜菇46.7万吨,实现产值17.6亿元,极大地提升了淄博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对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目前,平菇、香菇、黑木耳、双孢菇、鸡腿菇、金针菇等6大品种占到了全市总产量的九成左右,沂源悦庄黑木耳、周村南郊平菇、临淄齐都香菇、淄川七河杏孢菇、高青诚信金针菇等一批食用菌优势产区已成为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名片”,涌现了李兆海、李绪振等一批食用菌种植生产的行家里手、致富带头人。
我市食用菌产业的高效健康发展,吸引了大批工商资本的涌入,不仅为食用菌发展带来了充裕的资金流,而且带来了企业化、工厂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带来了先进的设施、设备,极大地提升了食用菌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工厂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内涵发展质的飞跃。
蔬菜标准园创建势头强劲
“我们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三级项目扶持,集中市、区县两级蔬菜部门的力量,突出工作协调、科学规划、技术集成、生产指导、现场服务、检查督导等,狠抓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努力推动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使蔬菜标准园创建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日前,谈及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市蔬菜办公室主任徐建光如是说。
2010年,在农业部首批确定扶持的100家国家蔬菜标准园中,我市临淄诺香伦蔬菜标准园、沂源悦庄韭菜标准园榜上有名,位居山东第一(全省共9个)。2011年,在农业部第二批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创建中,我市临淄区获丰蔬菜标准园、文昌湖莲藕标准园成功中榜。2012年,淄川七河食用菌标准园、临淄乐采蔬菜标准园、桓台四色韭黄标准园、高青惠泽蔬菜标准园等4个标准园列入国家级标准创建范围。
在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的示范带动下,全市掀起了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蔬菜标准园的热潮,一大批市级蔬菜标准园脱颖而出,临淄齐都石佛堂、临淄皇城石槽、博山石马舜耕、张店银基等蔬菜标准园建设方兴未艾。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国家级标准园8个,市级标准园12个,新开工建设投资额千万元以上的蔬菜产业项目达20余个,其中有3个项目投资过亿元。为了鼓励先进,进一步推动蔬菜标准园创建,市政府从中评选出“全市十佳蔬菜标准园”,并在今年8月29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建设现场会上予以通报表彰。
一支独秀,百花齐放。我市蔬菜标准园创建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提升了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了产业竞争力,打造了一批高标准、高水平、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蔬菜生产“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