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以水为本”,8月8日上午,一场关于节水农业的专题学术会议在青岛农业大学举办。2012年泰山学术论坛——节水农业专题会议在我校学术会馆报告厅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普特教授,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国家花生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万书波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青岛农业大学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梅旭荣研究员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与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旱作节水农业领域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一起,共同交流商讨我国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发展之路。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张兴民出席开幕式,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泰山学术论坛的举办情况。他希望青岛农业大学以举办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各类学术活动的举办和开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学术、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李宝笃校长在会上致辞,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青岛农业大学的基本情况。开幕式由副校长戴洪义主持。
当前,全球性淡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水环境恶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持续稳定地保障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共识和必然选择。据专家介绍,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农业用水资源紧缺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全国农田灌溉面积9.05亿亩,灌溉用水缺口300多亿立方米。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未来15年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农业缺水形势日益严峻。目前,在全国9.05亿亩灌溉面积中,工程设施节水面积仅占44.3%;在23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农艺节水面积仅占17.4%。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据有关专家测算,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在灌区小麦和水稻生产上具有节水360亿立方米的潜力,相当于新增灌溉面积8200万亩,按每亩增产300斤粮食计算,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6亿斤。在旱作区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具有260亿立方米的潜力。同时,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将灌溉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立方米,旱作区每毫米降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亩,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000亿斤以上,相当于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量目标。
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青岛农业大学与山东省旱作农业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此次学术会议,就以“加强节水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展现我国节水农业和旱地农业的优秀成果,加强和促进国内外节水农业研究领域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该领域的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加强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为了解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进行专题学术探讨提供专业论坛。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旱作节水农业研究专家将围绕现代节水农业理论与新技术、新方法,旱作农业节水技术与实践,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及应用,粮食安全与节水农业,农业水土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议题展开探讨,并交流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束怀瑞院士、吴普特教授、万书波研究员、梅旭荣研究员等21名专家学者将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交流他们在旱作节水农业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会专家将围绕报告,结合自身的研究和思考,就我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思路、措施和模式等展开广泛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