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山东德州黄河涯镇:新园区带动新农业

山东德州黄河涯镇:新园区带动新农业

【来源:中国经济网山东频道】 【时间:2012/7/16 14:19:00】【  】 【打印】 【关闭

  在德州市中心城区南部,一个以黄河涯镇为中心的高效生态观光旅游农业板块正迅速崛起。通过大力开展“两区同建”,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众多农业园区迅速做强,当地农民在住上新房子的同时,过上了更加富裕的新生活。

  “不累,一年能挣万把块钱”

  一大早,家住德城区黄河涯镇鑫秋社区的李崇木老人照例骑上电动车,来到鑫秋农业生态园上班。

  “我一人就管着4个大棚,1个种杏、3个种桃,每天剪枝、除草,干些简单活儿,一年能挣个万把块钱。 ”70多岁的李崇木说。他告诉我们,生态园离家很近,每天上下班用不上10分钟。

  在鑫秋生态园里,每天有100多位李崇木这样的农民打工,他们大多数的年纪都在50岁以上。

  两区同建,为土地流转装上了加速器,建到家门口的产业园区则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鑫秋社区书记李之敬介绍:“我们社区有1500多亩土地被流转到周边的农业园区,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每年可按照每亩地1200斤小麦的标准,获得现金补偿,还能彻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如今,年轻人进城打工,老人和妇女进园区挣钱,一半以上的社区群众都已不再靠种地为生,社区年人均收入每年都能增加近千元。 ”

  据了解,如今在黄河涯镇,已有数千名农民在家门口当上了产业工人,进城务工的人数更是这一数字的数倍以上。

  “上半年,我们接待游客近10万人”

  1月温室草莓熟、4月桃花朵朵香、6月过后瓜果丰……自打过了元旦,黄河涯镇大大小小的农业园区,月月都是游客盈门,接连上市的各类果品让一拨拨的游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在鑫秋农业生态园,这里的副总经理李冬青介绍:“我们这里培育的水果、蔬菜有100多个品种,一年四季都有产品成熟。今年上半年,生态园就接待了近十万人次的游客,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 ”

  农民增收的背后是当地现代农业的大发展。随着两区同建的深入,黄河涯镇土地流转进程加快,目前已流转土地11000亩,超过当地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2008年落户黄河涯镇的鑫秋农业生态园,借助两区同建的东风,仅用4年时间就将园区规模从不足1000亩发展到2600多亩。截至5月末,黄河涯镇已有鑫秋这样初具规模及在建的农业园区19个。其中,黄河涯镇万亩桃园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是目前鲁西北最大的旅游观光生态园;德惠淡水鱼养殖基地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基地,其中的大型垂钓池,可让游客四季体验垂钓乐趣。

  该镇副镇长唐立军告诉我们,通过两区同建,众多农业大项目在黄河涯镇不仅获得了发展空间,招工也变得容易。同时,随着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的同步推进,园区内各项配套设施迅速完善,越来越多大项目前来落户。今年上半年,黄河涯镇开建的农业园区就有6个。

  “景观农业,让村集体有实力”

  在黄河涯镇,农业园区的旁边总是塔吊林立,一片片崭新的居住社区正拔地而起。

  唐立军介绍,这些社区中,变化最大的要数耿李杨。“过去,那里是最偏远落后的社区。如今的耿李杨,每到过年,家家推着小车到社区领年货。 ”唐立军笑着说,

  3年前,刚刚组建不久的耿李杨社区,抓住新社区合并之机,建起了第一条商业街,结果当年就见到了效益。借着这第一桶金,耿李杨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种植园区。第二年,他们的郁金香园就在全市打响了招牌。如今,耿李杨不仅拥有上百亩的郁金香园和数个小草花种植基地,新签约的玫瑰园、石榴园等项目也在紧张建设。下一步,该社区还将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景观地产,把当地的小农业做成大产业。

  走进耿李杨的新社区,一期7栋住宅楼已经封顶。社区书记卢新东自豪地说:“村集体的实力越强,群众住新楼的压力就越小。我们在新社区建起了养老院、双语幼儿园,下一步,我们打算买两辆大客车,为村民进城打工提供方便。 ”

  耿李杨是黄河涯镇众多社区的一个缩影。通过两区同建,当地各个社区的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产业园区兴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均得到不同程度增长,各新建社区的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建设标准不断提高。目前,该镇已开工建设新社区4个,居民楼20栋,并且做到水、电、暖、路全面配套。今年,黄河涯镇还将陆续有5个新社区开工,为2609户居民建设新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