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天气转暖后菜价会大幅下跌,但今年5月菜价却逆势而上,创出新高,甚至有媒体曝出“1棵白菜顶1斤半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这轮蔬菜价格逆势上涨的背景下,我市的蔬菜价格却平稳有序。
“一棵白菜斤半肉”不等于“一斤白菜斤半肉”
5月2日凌晨3点,当记者赶到黑马农贸市场时,这里已经十分忙碌了。
菜商刘建民把一筐筐黄瓜搬下车,不停地为客户称量,而她的妻子则在一旁只做一件事,收钱。今天,老刘共拉来4000公斤黄瓜。虽然比平时要多出250公斤,但他仍然担心不够交易。近一周内,他的黄瓜交易量在持续增加。当天,刘建民的黄瓜以均价2.2元/公斤的价格批发。由于数量大、品种好、价格合理,他的瓜在市场上很抢手。
老刘的黄瓜是从平原县王杲铺镇的农民手里收来的。每天下午,他和儿子开车去村里收购。老刘从事这行的十几年里,大多时候只卖黄瓜。
老刘的客户里,除了本地的批发商外,还有来自河北、河南、江苏的客户。
老刘告诉记者,市场上批发的黄瓜大部分都来自王杲铺镇。因为距离平原很近,菜商们每天都去收购,批发出去的黄瓜也都很新鲜。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各黄瓜菜商的批发价格也基本差不多,但是让老刘得意的是,每次去收黄瓜开的是自己的车,每次最多能拉5000公斤,所以成本相对低一些。这样,收入自然也会多一些。
马德发是市场上“资深”的白菜批发商。凌晨不到1点,他的1万公斤白菜就运到了市场上。给他帮忙的几个伙计把过完秤的菜一袋袋扛到客户的车上,忙得热火朝天。
今天,老马的白菜批发价格为1.6元/公斤,“与前些天比略有下跌”。本地的白菜都是露地生长,还要等上半个多月才能上市,老马卖的都是来自青州、寿光等地的大棚白菜。
最近,老马也看到了那则“1棵白菜顶1斤半肉”报道。在他看来,这则新闻近乎荒诞不经。 “这是个太个例的报道,一棵十几斤的白菜卖上十多块钱很正常。这则新闻让人们误以为白菜和肉一样贵了。 ”忙碌间隙,老马告诉记者。
老马给记者算了笔账:他的白菜的运输成本约为0.2元/公斤,“就今天这车菜来说,光运输成本就2000多块”。另外,受去年菜贱伤农的影响,每次去青州收菜,他都能够感觉到今年白菜的数量减少。因此,老马觉得,这个季节外地运到这里的菜价格高一些也很正常,“这是市场规律”。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也有不少周边地区的菜农前来“赶场”。在黑马农贸市场,几乎所有的菜花都来自河北故城西第三村。菜农张玉山告诉记者,他们村70%的村民都种菜花。西第三村距黑马农贸市场只有40分钟的车程,菜农们纷纷骑着电动三轮车来这里卖自己种的菜花。
从早上4点开始,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老张的1000多斤菜花就卖完了。 “都是自家种的,价格也便宜。 ”老张家里的菜花等着浇水,说着,他骑上车准备往回赶。
吃得起,买得着
在东地中路便民服务站,李月娥一早就把批发来的蔬菜分门别类地摆好,赶早市的人们三三两两前来选购。由于她的蔬菜种类齐全,不少人是她的回头客。
“黄瓜3元/公斤。 ”李月娥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告诉记者:“像西红柿、西葫芦、黄瓜、菠菜等都是本地产的,进货时比较便宜,不能卖得太贵了。 ”李月娥的蔬菜都是从黑马农贸市场批发来的,东地中路便民服务站的其它菜商都从这里进货。
当天,李月娥的白菜价格是2.2元/公斤,菜花的价格是2.8元/公斤。她说,平均每公斤能挣上七八毛钱。一般情况下,她进的菜当天都能卖完,赶上生意好的时候,下午还要再去农贸市场进一次货。
市民刘阿姨正在李月娥的摊位前挑选黄瓜。她说,自己每次都不会买太多,因为这里随时能够买到新鲜的蔬菜。而对于价钱,刘阿姨觉得“还可以”。
在德州百货大楼、扒鸡美食城等超市的蔬菜部,记者注意到大部分蔬菜价格与东地中路便民服务站和三八路便民市场的菜价持平,只有个别外地蔬菜价格稍高。采访当天,正赶上天衢购物中心的蔬菜促销,部分菜价甚至还要低于蔬菜市场上的价格。
“无论是市场还是超市,99%的蔬菜都是从黑马农贸市场批发出去的。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蔬菜价格信息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蔬菜平均涨价50%,而德州的蔬菜价格平均上涨21%。一方面是本地蔬菜供应充足,另一方面德州作为重要的区域性蔬菜集散地,外来蔬菜量大,所以整体来说德州的菜价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黑马农贸集团总经理王美双告诉记者。
“涨”声中的“淡定”
进入5月,天气转暖后菜价本该大幅下跌,但很多地区蔬菜价格纷纷上扬,“涨”声一片。在德州市蔬菜办公室副主任孙保卫看来,“这次德州的菜价平稳有序,经受住了考验”。
孙保卫分析这轮涨价的原因时说:“今年春季我国部分蔬菜主产区持续低温,病虫害加重发生,导致部分蔬菜产量降低。此外,油价上涨也助推了菜价上涨。 ”
然而,这轮的菜价上涨,我市的蔬菜价格却很“淡定”。孙保卫觉得,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我市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蔬菜供应充足;二是我市一些重点蔬菜产区抓住了发展机遇,开始有一定的影响力。
截止去年底,全市的蔬菜种植面积达251万亩,总产量800万吨。在全市成立的754家蔬菜经济合作组织里,已形成了陵县西葫芦、临邑西红柿、平原黄瓜等颇具规模的种植区。全市蔬菜供应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还有70%的蔬菜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今年,全市还将增加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
“有人担心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推进,种植蔬菜的农民在不断减少,其实这种情况只是出现在近郊,远郊的农民依然对种植蔬菜很感兴趣。 ”
孙保卫告诉记者,他在调研中发现,菜农建设一个百米长的黄瓜、西红柿、西葫芦大棚,每年能够带来4万元以上的收入,更有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高产户。 “菜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40岁以下的农民也开始从事蔬菜种植。 ”
他同时觉得,品牌是蔬菜的身份证,品质是蔬菜的准行证,全市蔬菜在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后,还要加强美誉度建设。去年,陵县、齐河、武城、夏津四个县的蔬菜园区还取得了农业部标准园建设项目,平原、齐河等县被列入580个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 “这对提升全市蔬菜的质量和品牌来说是个福音。目前,全市正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把德州蔬菜品牌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