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蔬菜指数是通过对寿光蔬菜物流园、批发市场的蔬菜交易监测,而编制的反映寿光蔬菜交易价格变化趋势的指数。蔬菜指数自2011年4月20日正式发布,时至今日已整整一年。在这一年里,蔬菜指数如何影响着寿光蔬菜种植、销售,又如何促进着寿光蔬菜交易市场的发展?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在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记者找到了负责编制蔬菜价格指数的指数办公室。办公室的国明茜向记者介绍了蔬菜指数形成的详细流程。寿光蔬菜指数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两处,一处是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另一处是寿光各地的20处二级批发市场。目前物流园抛弃了现金交易的方式,全部用起了电子结算,通过电脑就能了解当天各类蔬菜的交易价格。而另外20个二级市场使用现金人工交易,其价格由市场的信息员采集上报。
国明茜说:“我们将两方数据汇总起来,人工剔除不合理的数据,再交由计算机系统审核,审核完成后报到寿光商务局审核。”这些价格信息会于当天采集统计,第二天发布在寿光蔬菜指数网上。
寿光商务局副局长董俊涛说:“蔬菜指数运行一年,国家商务部对此表示肯定。这一年的蔬菜指数结果和商务部对全国120个批发市场的监测结果几乎完全一致。”
国明茜告诉记者,经常有人打电话给他们,询问近期的蔬菜指数,问的最多的就是蔬菜经销商。
蔬菜指数也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董俊涛介绍称,去年9月底,为进一步促进蔬菜便利进城、缓解蔬菜“买贵卖难”,商务部根据建议要求在全国推广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商务部车载蔬菜进社区的决议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寿光蔬菜指数的变化。”
董俊涛说:“蔬菜指数临时来说对于蔬菜种植没有指导意义。”但他同时表示,蔬菜指数是个新生事物,运行稍长一段时间后,预警预测功能会更好地体现出来。董俊涛说:“三四年后,根据与往年蔬菜指数的对比,我们不仅可以预测近期的价格趋势,还有可能指导菜农调整种植面积。”
目前已有部分菜农在根据蔬菜指数选择种植品种。国明茜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一位寿光古城镇的菜农打来电话,让他们推荐几种市场行情看好的蔬菜品种。“我们就调出去年一年的价格指数,根据指数,帮其选择了一直走下坡路的大蒜、土豆等几种蔬菜。”但国明茜也强调,寿光蔬菜指数只能作为参考,菜农还得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本人的种植技术,慎重的选择品种。“由于蔬菜指数运行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所以我们提建议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国明茜反复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