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蔬菜之乡”打造蔬菜全产业链行业领航者

“中国蔬菜之乡”打造蔬菜全产业链行业领航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时间:2012/4/23 13:03:00】【  】 【打印】 【关闭

  4月20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隆重开幕之际,由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中国(寿光)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孵化器”正式揭牌,该孵化器将建设世界一流的种业创新研发公共实验平台,着力解决我国蔬菜种子研发相对落后的局面。

  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山东寿光市近年来致力于打造蔬菜全产业链的领先优势,成为世界蔬菜领域的领先者。作为蔬菜全产业链模式运作的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一直站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前沿。目前,该集团正通过种子研发、种苗繁育、封闭式基地种植、高科技蔬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批发市场经营、电子商务、温室工程、进出口贸易等业务,不断完善七彩庄园高端蔬菜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全力打造中国蔬菜产业最前沿、最有代表性的全产业链领航者。

  引领科技创新打造蔬菜种业硅谷

  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在蔬菜种植模式、市场培育等方面优势突出,但作为核心命脉的种子产业却相对严重落后。据悉,目前寿光种有上千个蔬菜品种,其中70%是“洋种子”,一年6个多亿的种子销售额中,绝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公司拿走。国外种子已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并呈强劲扩张之势。

  面对蔬菜种业的困境,寿光市前瞻性地提出了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的目标!一定要掌握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董事长杨明说,作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的蔬菜全产业链企业,在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中我们有责任担当。2011年5月份,集团适时注资1.5亿元设立的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正式宣告成立,在国家针对我国种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酝酿出台种业新政前夕,这家巨资打造的蔬菜种业企业的诞生,无疑高度契合了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大势,也显然成为寿光乃至我国蔬菜种子界倍受关注的焦点。

  据悉,该集团规划建设了集良种研发、试验示范和种苗展销推广等于一体的蔬菜种子产业基地,高起点运作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争取用3-5年时间,把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打造成中国蔬菜种业的龙头企业,在中国形成种业“南有袁隆平,北有李登海,中国蔬菜看寿光”的大格局。

  而4月20日揭牌的“中国(寿光)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借助中国寿光蔬菜研究院和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将建设世界一流的种业创新研发公共实验平台,吸引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和育种专家将最优秀的蔬菜种业创新成果汇聚到这里进行展示交流和转化推广。

  据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总经理丁俊洋介绍,中国(寿光)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将按照三步走方案,进行蔬菜育种研发体系的建设。一是利用企业发展平台,积极与国内一流大专院校、科技院所和育种科研机构展开全方位合作,将他们已有的有市场开发前景的蔬菜新品种买断或联合经营,加快品种推广销售步伐;二是联合或委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定向进行蔬菜新品种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蔬菜品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逐步培育自己的科研育种队伍,形成企业自己的育种研发能力。争取通过三至五年不懈努力,将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孵化器逐步建成立足寿光、国内一流的蔬菜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全面提升本土蔬菜育种领域的科技竞争力。

  在育种研发方面,集团已收集了1000多份种质资源,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已有5个,申请新品种保护6个,年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将超过20个。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从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科研人才入手,集团计划引进博士(博士后)30人,硕士60-70人,形成100人左右的稳定的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中心、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及多家国外大型种业集团建立广泛的合作研究,形成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创新格局,建立教学科研与就业实践基地,每年有大量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定期或不定期参与研究院和中心的科研实践活动。

  外引内联,加强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育种技术与手段,吸收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模式等。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引领种业科技创新,振兴民族种业,实现“低端品种高端化、国内品种国际化、国内企业全球化、种子价格中国化”。

  一场打造蔬菜种业“中国芯”的精彩大戏正在寿光拉开序幕!

  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缔造蔬菜产业航母

  近年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十分重视蔬菜基础产业链建设,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化运作优势,按照“品牌化、高端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从产业源头抓起,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加强蔬菜工厂化育苗体系建设,现已形成年产各类优质蔬菜种苗1.6亿株的生产能力。

  从切实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入手,该集团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新建、收购、控股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内资源整合,在寿光、四川、海南、内蒙等地发展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订单式种植管理。

  在寿光重点打造的占地2000亩的七彩庄园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园区,全部实现了订单生产,并采用水肥一体化自控、物联网监控、荷兰模式高端种植等先进技术进行封闭式管控,产品全部达到绿色AA级标准,成为生产中高端蔬菜的核心示范区,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高端基地生产模式复制提供了样板;全面加强和提升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为蔬菜产品销售提供可靠保证。

  投资8亿元建设总规划面积1000亩的寿光果菜批发市场,高标准建设了多处七彩庄园中高端配送中心,与全国200多家大中城市建立了蔬菜物流配送网络,初步构建起了遍布全国的蔬菜营销网络体系。

  由寿光市政府统一规划和筹建,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的占地1600亩的大西环现代农业园区,采取“种植园区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高端化、销售网络化和农民职工化”的“六化”发展模式,引领农业生产由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各类优质蔬菜种苗2亿株;年产绿色蔬菜1000多万斤;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多项。该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成为集七彩庄园高端蔬菜基地、寿光蔬菜品种研发基地、中国寿光蔬菜种苗展示交易中心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平台为一体的我国最高端农业园区之一。

  构建食品安全体系“七彩庄园”成为农业王牌

  民以食为本,食以安为先。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始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大力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加强对原料生产基地产前、产中、产后管理,从源头上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符合绿色安全食品标准和规范,在省市的历次抽检中,产品合格率达百分之百。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蔬菜产业化运作模式,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了生态发展、绿色惠民。

  在集团建立的园区,有健全的标准化体系,所有农资产品专人专管,自设了检测室,建立了生产管理档案,以便于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生产环节,主要以生态调控为主要手段,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日常生产中专门有农艺师指导管理。目前,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已经成功打造出了“七彩庄园”蔬菜品牌,并积极做好蔬菜的认证申报工作。“寿光大葱”、“寿光桂河芹菜”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寿光韭菜”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瓜、西红柿等36个品种获得国家“三品”认证,“七彩庄园”品牌蔬菜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运会指定产品。“七彩庄园”品牌已经成为集团的一张农业王牌,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也成为寿光一张农业名片。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寿光蔬菜香遍中华大地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领导一班人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是有责任的企业。企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两方面。发展好企业自身,为企业、为他人,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企业基本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不是宣传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寿光,是一块宝地,能种出好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不仅能种好菜、卖好菜,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还义务为民众“送菜”近百万公斤,无论是南方、北方的洪灾,北京的“非典”,还是汶川、玉树的震灾,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的“清香”。

  随着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寿光蔬菜产业集团走到哪里,就为哪里的民众,尤其是菜农带来福音,更重要的是,他们为百姓的餐桌提供了安全、健康、高品质的果蔬产品。可以说,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已经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融入到日常运营当中,正如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总经理丁俊洋所言,我们深信每一款好产品都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无声的宣传。

  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就是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在汶川大地震后实施的重点农业援建项目,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可直接和间接带动30000多人实现就业,对辐射带动北川20万亩高山农特产品基地和绵阳市120多万亩蔬菜产业升级,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会有力带动我国西部山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将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蔬菜全产业链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凸显,全国各地的寿光蔬菜越来越多、越来越受欢迎,“寿光蔬菜香遍中华大地”已经成为现实。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