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第十三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如期开幕。在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游客为我国蔬菜最先进的种植模式和发展水平惊叹之时,距离博览会现场百米之外,一场可能改变我国蔬菜种业被“洋种子”控制格局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寿光)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孵化器(下称“孵化器”)揭牌仪式正在低调进行。
“目前寿光有上千个蔬菜品种,其中70%是‘洋种子’,一年6个多亿的种子销售额中,绝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公司拿走。”在孵化器揭牌仪式上,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副董事长丁俊洋直言不讳。他说,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的蔬菜种植模式、市场培育优势突出,种子研发却一直是“软肋”。
其实,在与“洋种子”的对决中,不只蔬菜,生猪、肉鸡、大豆(4671,35.00,0.75%)、玉米(2421,-12.00,-0.49%)等多个动植物良种都同样处境尴尬。来自有关部门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种业市场规模为80亿美元,未来10年还将翻番,但现在我国有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
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投资2亿多元组建的孵化器,有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蔬菜育种研究中心,改变国产蔬菜倚重“洋种子”的格局。
重金打造种子研发平台
引领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寿光,深谙“一粒种子的力量”。
“我使用的最贵的种子是国外的,一粒七彩椒种子1.2元,一粒西红柿种子0.9元多,按重量算,比黄金还贵。”被誉为“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蔬菜大王”的王乐义对“洋种子”感触颇深,他从2007年开始研究种子。
据了解,为改变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在种子市场上却没有话语权的困境,早在2006年4月,寿光市政府就与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合作,创办了中国寿光蔬菜研究院,并培育出多个蔬菜新品种。
为整合资源、调整机制,今年3月,寿光市政府把中国寿光蔬菜研究院“送”给了民企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
据丁俊洋介绍,孵化器将借助中国寿光蔬菜研究院和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建设世界一流的种业创新研发公共实验平台,吸引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和育种专家,将最优秀的蔬菜种业创新成果汇聚到此,进行展示交流和转化推广。
对我国的种子研究机构和研发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意味着大量投入和漫长等待以及不可预测的风险,因此更多的种子企业采取的是便捷的“拿来主义”。
“这个急不得,只能慢慢来。我们将按照购买已有成果、联合定向研发和自主创新的三步走战略,争取通过3至5年的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丁俊洋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计划在合作研究、基地建设、育种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投资8亿元。
现在,该集团已收集1000多份种质资源,购买5个蔬菜品种所有权,申请新品种保护6个,今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将超过20个。
据悉,为支持孵化器加速发展,寿光市还给予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
加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导报记者注意到,为加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已在生产基地上试验“荷兰模式”。种植着樱桃西红柿、占地7140平方米的温室,表面看来与一般智能温室并无区别,但温室里大大小小的管道、排风机、培养槽、补光灯等,令其与众不同。
据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总经理王涛介绍,传统蔬菜种植多“靠天吃饭”,遇上连阴天,樱桃西红柿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光能供给不足会导致大面积减产,但“荷兰模式”的高科技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7000多平方米的温室内,均匀分布着450多个补光灯,地面还有二氧化碳供给设备,即使是连阴天也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这是玻璃采光,采光率极高,而且温室高8米,给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估计樱桃西红柿能长到7米高,采摘时全部用升降机。”王涛说,该温室的设施80%从荷兰进口,种植管理全部采用“荷兰模式”,投入成本比普通模式高5倍,产量、价格也比市场高5倍,每平方米的产量达到60公斤,而国内每平方米的产量在5公斤左右。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樱桃西红柿,绿色无污染、口感特别好,上市后将主要供应给高端超市和高档酒店。
据丁俊洋介绍,该集团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采取“种植园区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高端化、销售网络化和农民职工化”的“六化”发展模式,引领农业生产由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各类优质蔬菜种苗2亿株,年产绿色蔬菜1000多万斤,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