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育种,根据客户的种植时间与数量,进行“智能”育苗。目前,在“菜都”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种苗生产已全部实现“订单化”。全市“订单”育苗企业近百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育苗能力达8亿株,种苗销售除供应本地外,还销往全国各地。
按需要进行“智能”育苗
近日,记者走进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育苗温室,千余平米的翠绿占满视野,10余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穿梭其间。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等10余种蔬菜的苗子生长在可调控的智能温室里,享受着工作人员的贴心“呵护”。
“别看棚里有这么多不同品种的苗子,在它们下种前早已是‘名花有主’”。公司技术经理桑祥英介绍说。
“不仅是我们寿光的菜农,南到福建,北到内蒙古,西到新疆,全国各地都与我们公司有育苗业务联系。公司一年的育苗能力6000万株,一年四季不间断育苗。种植销售业务全是订单化,客户什么时候种,种多少,我们就会提前育多少,保质保量保供应。”谈到公司的订单业务,桑祥英特别兴奋。
采访了解到,菜农对专业化种苗业的巨大需求推动了种苗市场繁荣。在新世纪种苗公司,记者看到来自桑家村的桑德圣正在为来年的黄瓜订苗。他道出了选择工厂化育苗的好处:“买苗子不止省时省力,还能抗病高产。我家两个大棚,一共订6000株黄瓜苗,去年12月20日,需要3600株,今年1月8日,再需2400株。这里下个订单,到时苗子送到棚里,还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种植。”
“这种专业育苗企业一改原先一家一棚的作坊式育苗,保证了苗子的粗壮健康,对推动蔬菜丰产,抵抗病虫害等众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寿光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长信俊仁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正苗红’的蔬菜,就是其质量安全的前提和保障”。
“小种苗”长成“大产业”
精细化的“种苗业”在寿光兴起,源自寿光旺盛的种子市场需求,而对种苗的需求便是对种子需求最直观的体现。据该市农业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寿光种子年总销量达到6万公斤,农民年购买力达3亿元,全市从事种子经营的业主也发展到429家。
2000年,寿光成立了蔬菜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又依托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开展蔬菜良种引进与开发。
经过5年的努力,寿光成功研制出了8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并且正在实验和试种的新品种有近百个。但是要向科研要效益,必须走一条“育、繁、推”一体化运作的新路子:就是依托本地蔬菜种业推广优势,建设开放式发展平台,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汇聚,联合开展种子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逐步打造中国种业硅谷。
寿光市规划了长58公里、宽2公里的现代农业走廊,引进高端农业项目26个,由山东省蔬菜产业集团组建的蔬菜种子试验示范基地、海水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已逐步建成,国内排名第一的天津德瑞特及三木种业等种业集团也相继落户寿光。
如今,自主研发的种子让寿光菜农尝到了甜头,亩均至少可降低种植成本600余元。“寿”字号辣椒品种中寿12号辣椒在寿光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占到了寿光辣椒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小种苗”长成寿光又一新兴“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