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寿光三元朱村:绿色变革书写新农村发展范本

寿光三元朱村:绿色变革书写新农村发展范本

【来源:大洋新闻】 【时间:2011/8/15 8:39:00】【  】 【打印】 【关闭

  三元朱村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这里是中国冬暖式大棚蔬菜第一村,又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与集散基地。从这里生产出来的蔬菜,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2009年,三元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30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近48%。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经济村”、“全国科普先进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

  三元朱村隶属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位于寿光最南端。全村有299户,824口人。1978年,这个百废待兴的小村庄推举王乐义当村支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变革,他带领三元朱村书写了传奇式的新农村建设范本。

  种果树

  摆脱贫困的第一次突破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三元朱村果树成林,连绵不断。当时主要有山楂、梨、杏、苹果、大枣,零星夹杂有李子、核桃等。1983年,村两委会研究决定,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果品生产。王乐义带领村民在东埠岭、南埠岭、西北埠岭打机井、安深水泵。在水利保证的前提下,村民又在南埠岭栽梨树20亩,山楂树30亩,西北埠岭种植葡萄200亩、桃树100亩,果树全部承包到户,户均2亩果园。村委会还从山东农业大学请来李正之教授做技术顾问,定期做专项技术指导。这样一来,在最好的年份,三元朱村年产苹果6万公斤,价值13万元。1992年以后,三元朱村连续几年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样板园”。

  但是,由于农村果树生产出现了一窝蜂都上的盲目发展现象,果品生产迅速过剩,原先的老品种失去了市场,果树经济效益开始下滑。村两委会于1992年引进红灯笼等大樱桃新品种1000株,发展桃、杏等品种,更新果园200余亩。这些果树适应性强,寿命长,好管理,投入少,收益好,进入盛果期后,每亩毛收入可达9000元,成本仅500元。三元朱村的果园成了山东省和寿光市的示范园和种苗基地。果树的开发试验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还出了经验。2002年,以大樱桃园为中心的果园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基地”。

  种植冬暖式大棚

  奔向小康的第二次突破

  一年冬天,王乐义的堂弟王辛民从外地带回来几根黄瓜,这拨动了王乐义的心弦。三元朱村有种植大棚蔬菜的习惯,但是受温度限制,冬天只能长出叶菜,种不出黄瓜。

  了解到大棚黄瓜是在辽宁省瓦房店市一个叫陶村的小村子培育出来的,王乐义便两上丹东学技术。1989年8月13日,三元朱建起了第一个冬暖式大棚;10月18日,王乐义种下第一粒黄瓜种子;12月24日,第一批黄瓜开始上市。“管理好的大棚亩产1.12万公斤黄瓜,卖到3万多块钱;管理最孬的也可以卖到2万块钱,村里一下子冒出17个万元户。”王乐义说。从此,三元朱村大面积铺开冬暖式大棚种植。

  随着收入的提高,三元朱村还下大力气抓绿色生态家园建设。楼房、街道、商铺、学校和广场全部实现高标准绿化、美化,村驻地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7%。三元朱村建成了高科技展览馆、博物馆、民俗文化走廊、科普教育走廊、绿色生态餐厅和120亩樱桃采摘区等生态文化旅游通道。

  王乐义带领村民进行的两次绿色变革改写了三元朱村的命运,村民的生活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