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种子市场上,品种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真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多农民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同品种种出来以后品种性状相似或相同呢?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品种本身没变,只是商品名称发生了变化。那么品种改头换面又是为了什么哪?变脸后的品种将由谁为其买单哪?
去年农业部发布的调查显示,全国8700多家种子企业中,有30%的种子企业存有或无证经营,或仿冒种子、或套牌种子等侵权违法行为。有报道指出,国内第一大玉米品种“郑单958”从今年开始由万向德农、中种集团、秋乐、金娃娃、金博士5家企业经销,但不合法的却多达40余家;市场上销售的先玉335种子有超过一半的都是仿冒品种。
品种市场的混乱使众多企业千方百计设法搜罗品种,一些大中型的种企为了尽快推广品种,也乐于将种子散卖给其他企业另命名销售,同类品种或者一个品种转给多家企业的情况都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名称的品种种出来都是一个样的原因所在了。
除了粮食作物种业市场面临这种危机以外,蔬菜种业面临的境况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寿光这个蔬菜主产区为例,2009年夏季西红柿TY病毒病的发生使得西红柿品种市场重新洗牌,同时由于蔬菜品种不需要审定即可销售,一夜之间高抗病毒病的品种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寿光地区遍地开花,我们不禁要问这么多的品种都是从哪里来的,会为菜农们带来怎样的效益?
抗病毒品种经过两年的种植,很多菜农发现,很多品种不仅丰产性、抗逆性等大都有未尽如人意的地方外,部分品种的性状大同小异,甚至有些几乎完全相同。菜农们一头雾水时,种苗经销商们反倒心中有数,这些品种的底细也只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同时记者了解到以前西红柿主栽品种每棵苗子的价格大约在0.45-0.60元,而抗病毒品种一出现价格就在0.7元/株以上。高价格使得农民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品种商品性较差,菜农们不得不频繁更换品种,这样种子行业也就不断上演那些所谓的新品种出现,老品种消亡的戏码。最后为这些频频变脸的品种买单的则是辛苦劳作的农民们。
有关专家建议,蔬菜种子行业也应建立审定、登记制度,每个品种都要交审定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企业将不是自己研发、质量没把握的品种推到市场。同时应加大种子行业的监管力度,规范种业市场,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到危害。
种子市场竞争激烈,伴随着主栽品种的不断变更,种子价格也在一路高涨。如西红柿TY病毒暴发后,每粒种子价格普遍上涨了0.1-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