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参观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时,持续一个月的菜博会已经临近尾声,距离5月20日撤展只剩最后一周了,可参观人流依旧如织、摩肩接踵。寿光国际会展中心(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两侧公路沿线停满了车,从车牌号看,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济南、淄博、东营、烟台等的外地游客,其中,不乏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他们都奔着寿光的特色蔬菜盛会而来。
菜博会是从4月20日持续到5月20日。14日、15日是展会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客流量粗略估计得在10万人左右。5号、7号、8号等展馆外,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进馆需等待十几分钟,有排队的游客调侃说,“堪比上海世博会啊。”据工作人员介绍,高峰期至少需要排队半小时才能进入。
据寿光宣传部提供的数据,“五一”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59.6万人游览了菜博会。7日、8日是“五一”小长假之后的又一个参观高峰,两日共接待游客17.4万人。截至5月8日,菜博会已累计接待各地游客177.8万人次。
菜博会聚拢了超旺人气,也如磁场般将国内外3000多家企业、近万名客商吸引而来,开展技术交流和商贸洽谈。展会首日的项目总投资额达143.9亿元。
特色,还是特色
300斤的巨型南瓜、结3000粒果实的一颗西红柿树、单株结果800个的大辣椒,在菜博会不仅可以看到奇瓜异果,还可以零距离感受“植物工厂”的魅力。根据菜果颜色辨识成熟度、智能采摘成熟蔬菜果实的机器人,太阳能温室等,都让游客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实力。
一位来自济南的游客评价说,“这次寿光菜博会办得还真不错。所有展品都是用水果、蔬菜、粮食拼凑组合而成,很壮观。还有好多我没见过的蔬菜、水果,有个特大的南瓜,够我吃一年了!这次没白来。”许多家长都将这里视为科普教育基地,全家总动员,通过蔬菜植物的大聚会,让小朋友们了解不同种类的蔬菜及其种植、生产过程。
菜博会的“名人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提到大棚蔬菜种植,王乐义是一个符号式的人物。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将其推广到全国,掀起了蔬菜“绿色革命”。乡村题材的电视剧《乐意为人》就是以他为人物原型创作的。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团,在参观完菜博会后的重要一站就是去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感受王乐义带领全村乡亲种植大棚蔬菜,走上发家致富道路的事迹。
有能力吸引消费者、有让他们掏腰包的欲望,这样的产品或者服务才具有卖点。寿光的特色正是蔬菜。寿光是中国最重要的蔬菜种植和销售基地之一,连续12年的菜博会将其蔬菜种植的产业优势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形成了特色旅游项目。这其实与近年来在国内外大热的工业旅游项目一样,都是特色产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其实质是工业化的衍生产品,与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游有本质上的区别。
“挑战者”甚众
寿光火爆的菜博会,也让其他城市跃跃欲试。四川彭州、甘肃天水、安徽巢湖等地都在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举办蔬菜博览会,其中,安徽巢湖已经举办了四届。四川彭州今年4月举办了第二届蔬菜博览会,展会规格已经升为国家级,并力求打造当地千亿元生态基地。其都在谋求比肩寿光,择机超越。
寿光菜博会也有急需改进的细节。例如,参观流程设计不合理,没有环形设计疏导客流,造成参观客流交错拥堵,导引和指示牌不够明晰;场馆设计还需人性化,导报记者在菜博会上至少见到4名乘坐轮椅的游客,他们在出入展馆时多有不便,无障碍设施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