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蔬菜生产,扩大冬种蔬菜面积,对于丰富市场供应,保障群众生活,从源头上控制物价上涨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冬季在田蔬菜管理,确保今年我省冬季蔬菜面积增加、产量增加、种植效益提高,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扣棚保温。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扣膜和加盖保温覆盖物,盖严密封棚体,提高棚内气温、土壤和墙体温度。应选择PVC无滴防老化或EVA高保温无滴防老化棚膜,最好具备防雾功能,保障冬季喜温蔬菜安全生产。当气温低于8℃时,可根据作物高矮,加盖小棚或二道幕,进行多层覆盖保温。当气温低于6℃,需要增加临时加温措施,防止发生冷害或冻害。注意加强草帘揭盖管理。晴天,草帘要早揭晚盖,尽量延长蔬菜见光时间;阴雪天,根据外界温度可在中午短时揭草帘,使蔬菜接受散射光照射,绝不能连续数日不揭草帘。
二、茬口安排。棚室应采用高畦或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并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以秋冬茬(9月上旬定植,元月上旬采收结束)和早春茬(元月下旬定植,6月底采收结束)两茬果菜栽培为主,12月中旬至元月中旬可种植耐寒叶菜。当前可充分利用棚室设施,适当减少生长周期长的茄果类蔬菜种植,增加绿叶速生蔬菜品种和面积,间作套种1-2茬受市场欢迎的青菜、菠菜、芫荽、茼蒿、荠菜、生菜等鲜嫩绿叶菜品种。注意分期分批合理采收,均衡供应市场。
三、培育壮苗。推广集约化育苗。利用日光温室、连栋加温温室或塑料大棚,采用穴盘或营养钵配合电热线护根育苗,营养基质应疏松、营养充足,严格温、光和湿度管理。果菜播种后应放置在25~28℃温度下,促其快速出芽,苗期控温不控水。冬春育苗需在定植前一周采用夜间6~8℃、白天20~22℃低温炼苗,带基质定植,缩短缓苗期,促进早熟、增产。一般辣椒、番茄秧苗4-5片叶为宜,过早、过晚都不利于缓苗和苗期生长,影响早熟和产量。
四、合理密植。早春茄果类蔬菜应适当提高定植密度。如温室黄瓜生长中期套种苦瓜,每亩密度增加到4500株;大棚辣椒采用“一穴双株”定植,每亩密度增加到6000株;早熟西瓜推广吊蔓栽培,每亩密度增加到1000株,可显著提高第一、二批果实在春节前后集中上市量。到生长中期加强肥水管理,视情况拔除部分过度拥挤植株,以期获得较高的总产量。
五、肥水管理。为尽可能争取早上市,建议棚室蔬菜定植后加强前期管理,巧施生根肥、早施缓苗肥、重施挂果肥,叶面喷施磷钾肥,努力培育健壮高产株型。采取膜下滴灌,控制田间湿度,避免病原菌传播。如果达不到此条件,则尽可能采取管道浇灌,如果只能采取沟灌,应在沟两边撒一些石灰后再灌水。
六、防寒抗冻。严防大风暴雪降温及次生灾害。加强大风防范,用专用压膜线扣紧压牢棚膜,将通风口、门口密闭,避免大风吹入室内、吹破棚膜降温。加强大雪防范,增加棚内立柱支撑,以防压塌棚室。及时清扫棚室上的积雪,防止积雪过厚压塌棚室。注意清除温室周围的积雪,结合清沟排水,预防融雪危害。对棚室喜温蔬菜,要注意在寒潮前叶面喷施抗寒剂,确保寒潮过后茄果类、瓜类蔬菜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开花结果。对较耐寒的乌菜、蔓菜、菠菜、蒜苗、洋葱等露地蔬菜,也应在霜冻、雪前覆盖稻草预防冻害。
七、控湿防病。我省皖北地区冬季棚室空气湿度大,病原菌传播扩散快,易诱发瓜菜枯萎病、青枯病等土传性病害发生蔓延,应在中午短时间通风排湿,控制病害发生,可选用多菌灵及铜制剂等化学药剂提前喷药预防。喷药时多喷植株基部,以提高防治效果。发病后可选用烟雾剂、粉尘剂防治,以利于均匀施药和避免温室内空气湿度过高。生长过程中如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在拔除病株处撒石灰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