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从产地直接向社区、超市供应,省去中间环节,让消费者、农民、商家三方受益,这种被称为“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的新型蔬菜产销模式正在进入大众视野。政府搭台、商家让利,“蔬菜对接”活动对平抑蔬菜价格起到了良好作用,保障了市民“菜篮子”的稳定。
两吨菜一小时被抢空
12月4 日上午8:30,一向平静的青岛市北区同安路社区枕海山庄小区门前热闹非凡。这里是青岛市商务局组织开展的地产放心菜“新鲜直达进社区”活动现场。一辆蔬菜配送车前排起了数十人的长队,人们俯身挑选着白菜、萝卜、蘑菇……
“便宜又新鲜,一个星期不用外出买菜了。”56 岁的何秀珍拎着几袋子刚买的蔬菜挤出了人群。何女士告诉记者,同安路社区是新建住宅区,距离最近的埠西农贸市场,步行单趟也需要半个多小时,坐车的话要4站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活动原定时间是8点半开始,但不少市民8点不到就赶来排队了,除了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菜,价格优惠也是吸引他们的一大原因。
“今天一共带来33个品种、两吨多菜,都是今天凌晨在胶南采摘后称重包装,然后运过来的,所有蔬菜也都经过了质量检测。”负责此次配送的青岛元和祥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凯妹告诉记者,这些菜直接从地头拉过来,少了中间的批发环节,而且又没有摊位租金、管理费等成本,价格要比市场价低 30%— 50%左右,比一般批发价还要低20%。
以最常见的青萝卜为例,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二三斤左右的萝卜才卖2块钱,而当天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的青萝卜批发价为 2.5元/公斤,大润发、易初莲花等超市则达到了 3.7元/公斤。
新鲜、便宜、方便,周围的居民当然买账。上午9时30 分,记者离开同安路社区现场时,车上两吨多的蔬菜基本销售一空。
28个社区首"尝鲜"
从12月4日起,岛城 28个社区的市民都能在家门口买到新鲜低价的优质地产菜了。
记者从青岛市商务局了解到,为了保障“菜篮子”市场供应,进一步拓展蔬菜流通渠道,降低销售价格,方便居民消费,地产放心菜“新鲜直达进社区”促销活动已在全市启动。
记者从活动安排表上看到,从12月4日至31 日期间,每个周末,青岛市蔬菜科技示范园、 青岛绿谷专业合作社、青岛欢乐大家庭有限公司、青岛元和祥商贸有限公司、青岛都市乡村有限公司、青岛菜源有限公司这6家农产品生产配送企业都将进入“偏、散、远”社区,销售大白菜、萝卜、土豆等地产优质蔬菜和“饭香园”、“菜源”等一批品牌放心蔬菜,解决这些社区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
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主任郭健介绍说,生产配送企业都是与社区进行直接对接,尽量按照居民的实际需求调整配送方案。而且菜的新鲜程度和价格水平都很有竞争力。这种“农社对接”活动今后还将延伸至更多社区,达到从“点”到“面”的效果。
多种"对接"平抑菜价
在蔬菜产销环节中,传统模式下,蔬菜从地头到零售市场有四五个步骤,而每个步骤菜价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加码”。
今年来,面对飞涨的菜价,市民反映强烈,于是“蔬菜对接”的流通模式随之兴起。这种模式的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直供,也就是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到超市、社区来卖。
省掉了中间环节,面对市场涨势,直供菜对平抑蔬菜价格确实起到了良好作用。郭健表示,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检验,“农超对接”对于降低菜价有着明显作用,而此次地产放心菜“新鲜直达进社区”的“农社对接”活动也再一次验证了其效果。“ 我们通过统计发现,实现农产品对接以后,流通份额下降了 25%以上,在市场上对同类产品的价格拉低了 8个百分点。”郭健说。
“蔬菜对接”活动不仅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更稳定了供销关系。以“农超对接”为例,据记者了解,目前商务部已在青岛设立三个项目鼓励“农超对接”,这三个项目分别被利群、维客和海泰集团这三家本土企业获得。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仅这三家试点企业,就与农业合作社签订合同意向 1.7 亿元,新增生产农户 200户,农民增收 1000 多万元。今年三项“农超对接”试点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试点企业新增年销售额10%以上,新增就业岗位5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