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蔬菜闻名全国的寿光,正在探索产业协调、城乡互动、全面发展的新路径,且已结出累累硕果。
记者了解到,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抓城带乡、以工促农、三个产业齐头并进,建设“城乡一体均衡寿光” 正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新的发展战略。正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2009年寿光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6.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74元,地方财政收入跃居全省第五位。
科学规划搭起均衡发展框架
“建设均衡寿光,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完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共融的发展格局”,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指出,“要把规划作为均衡发展的龙头和基础”,快速扎起“城乡一体均衡寿光”的发展框架。
记者从寿光市委一份文件上看到,该市已为全力推进城乡发展布局一体化绘制了宏伟蓝图:坚持规划全覆盖理念,把全市2072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城乡发展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形成城乡融合衔接的规划体系。
在此基础上,坚持板块发展理念。突破行政区划,把全市划为中心城区现代商务、东部会展旅游、南部现代农业、西部造纸包装和市场物流、北部机械制造、寿北海洋化工六大板块,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
而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实施中,着力构建主城区- 中心镇- 农村新社区-新村庄梯次分明的城乡建设体系,通过规划推动科学有序发展,推进市区、中心镇和重点村联动发展。具体措施上,力推城郊村向城区集中,年内争取城市高层建筑总数达到300栋以上,推动城市跨河发展;引导镇郊村向镇区集中,按照“小城市”定位,年内完成小城镇建设投入15亿元;引导周边村向中心村集中,鼓励建设农村大型集中居住区,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全市975个村合并成300个左右的农村新型社区。
事实上,实现均衡发展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寿光以省委、省政府把该市确定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全方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农村领域,重点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产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在工业领域,坚持探索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加快“传统产业低碳化”发展;在金融领域,积极推行“惠农一卡通”和农村住房、大棚、承包地等为抵押的新型贷款模式,为城乡均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经济促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建设城乡一体均衡寿光,是一项全新的实践,也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寿光在进行着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增强统筹城乡的能力,才能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为均衡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孙明亮说。
为此寿光抢抓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黄三角”开发的巨大机遇,充分发挥寿光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海洋化工、石油装备、汽车及配套产业、造纸包装、船舶制造和临港工业、新型能源、高端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8个500亿级产业基地”,力争用2—3年时间,地方财政收入跻身全省前三强。
孙明亮强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寿光一直在认真落实民生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翻开2009年寿光市政府工作报告,记者看到,该市全年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付达到10.9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9.7%,同比增长20.5%。大量资金注入到一项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百姓。
这一年,市民健身中心体育场、文化中心、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四期、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全部完工。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全部落实,“惠农一卡通”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共为农民补贴资金2.5亿元。也是这一年,新农合人均筹资额提高到110元,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280元,农村低保和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1300元、160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
近年来,寿光累计投入27亿元配套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户户通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和自来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所有适龄孩子都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如今,走马寿光,一座座崭新的社区居民楼点缀在处处充满生机的菜乡土地上,尽情展现“和谐”之景、“均衡”之美,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哪里是城哪里是乡。而在科学发展的大作标下,在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诉求下,在发展为人民的理念下,寿光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之路正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