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三农人物 >> 中国寿光“菜王”到邹平西王讨宝学招(图)

中国寿光“菜王”到邹平西王讨宝学招(图)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0/6/28 13:37:00】【  】 【打印】 【关闭

    高高的个子,整齐的大背头,黝黑的脸上绽放出亲切的笑容,5月21日,69岁的王乐义一出现在中国经济强村精神文明座谈会上,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会议间隙,滨州媒体记者和王乐义展开“对话”,倾听这位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采访中,他满脸的谦和与朴实,一如一位淳朴的农村大叔。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真富”

  记者:三元朱村是什么时候开始搞蔬菜种植的?

  王乐义:我们村很早就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但老式的大棚保温效果差,一冬烧五六吨煤加温也只能出些叶菜。1989年,我三下辽宁瓦房店向一个叫韩永山的农民学习大棚黄瓜种植技术。回来后,我和17名党员干部建起了第一批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黄瓜,黄瓜卖到10多元钱一斤。群众一看都眼热了,第二年,村里的蔬菜大棚发展到180多个。

  记者:过去我们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你们怎么舍得把这么好的技术传授给别人呢?

  王乐义:当时这个情况有一些历史背景。1990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到我们村去,他说:“老王,你们这个技术太好了,深冬生产蔬菜不烧煤为国家节约能源,社会效益好,据我了解,你们的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你们要把这个技术向全国推广,解决全国各地城市吃菜难的问题。同年的农历腊月廿三,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又去了,看了以后,他说,实践证明你们农民通过学科技种大棚,效果很好,你们要把这个技术向全国推广,解决各地区各城市吃菜难的问题。从我作为一村之长来讲,这是中央领导指示,我们是下级要服从上级。但是和乡里乡亲谈把这个技术向全国推广,个别村民也是不同意:咱们搞这个东西好不容易才成功了,三年咱就发起来了,三年之后咱再推广不行吗?我就跟他们说,咱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咱们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真富。咱把技术传出去,咱再搞别的。后来,乡里乡亲也就没有什么争议了。

  记者:那么,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传授大棚技术?

  王乐义:我们这么一个800多口人的小村,最多的时候,派了217个技术员外出传授大棚技术。男的没有了,就派女的。为带动全国更多的农民兄弟致富,我们村先后无偿接待参观学习群众120多万人次,派出5000多人次到全国26个省(区、市)无偿传授蔬菜种植技术。目前,仍有140人常年在外传授技术,十几年时间,就解决了中国北方冬天吃不上蔬菜的难题。

   “精神文明搞不好你甭谈经济”

  记者:咱们的技术员都愿意到外面传授技术吗?

  王乐义:我们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平常我就和乡里乡亲讲,咱一个户富了不算富,咱这个村都富了也不算富,全国农民兄弟都富了那才叫富。所以派谁出去当技术员都没有意见。

  记者:有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不如抓经济见效快,您是怎么认为的?

  王乐义:我是全国双百人物之一,也是全国的道德模范。我从心里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就是爱国的教育活动。精神文明搞不好你甭谈经济。不文明、不和谐、不稳定,你就没法发展。所以精神文明在基层是非常重要的,是重中之重。精神文明搞不好,即便经济抓好了,也不长久。

  记者:咱们是如何让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的?

  王乐义:我给你讲个事,我们村里有个抗美援朝的老志愿兵,每个月我们给他老两口每人发100元养老补贴。问他们有什么困难,他们都说一点没有,钱不多但是让他们很高兴。近年来,我们先后投资200万元办起了实验小学,投资150万元建起了幼儿园,为周围十几个村庄的孩子提供了现代化教学条件;投资5600多万元,实施了旧村改造,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乡亲们会算账,你只要为他们办事,他们都会记住的。

   “我是来向西王讨教企业发展高招的”

  记者:您过去来过滨州吗?您对滨州有什么印象?

  王乐义:滨州我熟得很,每个县区我都来过,还不是一次两次,大约有个十几次吧。1993年至1997年的时候来得多,那时候滨州每个县区都发展设施农业,各县领导都邀请我来,我也邀请他们到我们村里去。滨州的设施农业还是发展比较好的,这和领导重视分不开。特别是昨天晚上邓向阳书记见了我说,欢迎你再来滨州。他认得我,我说一定来。我也愿意来,隔得近嘛。

  记者:您过去来过西王吗?您对西王的印象如何?

  王乐义:邹平我来过多次,1993年、1994年我就来邹平传授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西王村的王勇老弟脑子比我解放,西王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效果又好,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楷模。我农业搞好了,但是我企业不行。我想着办好企业,从2001年注册了“乐义”蔬菜商标,现在和7家企业合作。这次我来就是想向王勇老弟讨教企业发展的高招。我想今后和西王村合作好,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我14次去新疆,和乐泉一共吃了三顿饭”

  记者:您曾14次到新疆去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这和您的弟弟王乐泉在新疆工作有关系吗?

  王乐义:到新疆传授蔬菜技术和乐泉关系不大。1993年,时任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来我们村参观。他对我说:“老王,你看你弟弟也调到新疆了,我们新疆八个月吃不上新鲜蔬菜,你们这里蔬菜种得这么好,你们能不能把这个技术传到新疆,让新疆人民吃上新鲜蔬菜?”我还没说呢,我们省里的副省长马忠臣就说:“没问题,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所以1993年,我就带着技术员到新疆考察了。

  记者:您到新疆和王乐泉书记见面多吗?

  王乐义:新疆我去的次数多了,从1993年到2005年,我14次去新疆传授技术,但是和乐泉见面太少了,一共吃了三顿饭。

  记者:您和乐泉书记连续好几年都是党代表,你们在北京能见面吗?

  王乐义:开党代会时见面还不少。我们都是十五、十六、十七大党代表。十五大的时候,兄弟两人都是党代表的大概就是我们兄弟俩,十七大的时候,就变成了四对。

   “计划在全国建立100家‘乐义’农业生产基地”

  记者:今年的蔬菜价格比较高,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乐义:今年的高菜价主要还是特殊天气造成的,南方的天气变化太大,蔬菜种植受到很大影响。总起来说冬季栽培蔬菜的面积还是少,所以五·一以前,蔬菜价格一直降不下来,这是我们早已预料到的。种菜的愿意多卖俩钱,这是很正常的。我认为蔬菜价格高也不是坏事,毕竟菜农的收入高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就高。

  记者:今后,您对蔬菜发展有什么看法?怎么做?

  王乐义:现在,我们正在研究蔬菜质量安全生产问题,这对我们菜农来说非常重要。作为农副产品生产者,我们有责任有能力生产安全的农副产品。我们计划在全国各大城市郊区建立100家“乐义”农业生产基地。目前,已有很多地方报名,经考察有29家符合我们的条件,有13家达到了生产规模。我们想通过这些生产基地,带动全国的蔬菜生产。

  记者:您为中国的蔬菜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也获得很多荣誉,您认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王乐义:有些保守。几十年来就想着让村民尽快富起来,始终在农业上做文章,和这些经济强村相比,我们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在企业发展方面。这次也是来取经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