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随着一辆辆满载蔬菜的农用车驶入位于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的寿光果菜批发市场,2万平方米的交易大厅也随之热闹起来。交易大厅一侧的LED屏前,每一个经过此处的经营户都要驻足看上一会。常年在寿光批发市场经营蔬菜批发的个体户李国山告诉记者,“几个重要的数据一看,基本就知道该收啥菜了。”
无论是生猪价格刚经历过的长达三年的低迷期,还是生姜、大蒜等小宗农产品经历的过山车,都源于分散的“小生产”与全国一盘棋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从2014年开始,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的山东寿光,开始以形成蔬菜价格指数体系的方式,为全国蔬菜的生产树立起一面价格风向标,用数据回答着农民“种什么、种多少”的挠头难题。
寿光的蔬菜价格指数选择了寿光市境内交易规模大、有代表性,能体现寿光蔬菜特色的30个蔬菜价格采集点,由专人负责,对20多种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蔬菜品种进行指数监测,直观反映监测品种的日、周、月、季内变化,体现了寿光蔬菜价格的变化趋势,为全国蔬菜产业建立了一个预警平台和化解风险的平台。
“我们村种的都是小西红柿,但是和邻村种植品种不同。一是为了错开上市期,二是避免互相之间打价格战。这样不盲目扩大规模,坚持几年下来,虽然利润较薄,却一直有稳定的收益。”寿光市田柳镇的张明霞告诉记者,“我们村的农民,都知道没事儿上寿光蔬菜价格指数网看看,只要价格稳定,我们就能踏踏实实地搞好生产。”
如何让更多的蔬菜种植户解决看到高价就一哄而上,一哄而上之后又菜贱伤农的问题,山东省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马桂英表示,“随着数据量的越来越大,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对大宗蔬菜的价格形成做出分析,总结经验,预判趋势,寿光的价格指数体系已经在指导农户生产,进行价格的监测预警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