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特色乡镇 >> 山东莱西:东庄头村的“市场”经济

山东莱西:东庄头村的“市场”经济

【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11/9/24 13:03:00】【  】 【打印】 【关闭

  赶到莱西市店埠镇东庄头村的时候,天已过午,尽管村子很大,可要找于永浩却并不难大家都知道,没什么特殊事,他一准在“市场”上!

  市场就是用村子命的名青岛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这个当初只有5亩地的市场已是今非昔比:占地480亩,年交易量达13.6亿公斤、交易额达13.2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村级蔬菜批发市场。

  午后的市场安静许多,于永浩看起来并不像60多岁的人,有一种正直、挺拔的气质。尽管凌晨4点就开始忙碌,这会儿神态居然还不显疲惫。他说,“习惯了”。作为产地市场,一年只有春节才能消停几天,就像东庄头村的绝大部分村民一样,他的生活已经和这市场融为一体了。

  市场带来活路,村里没有闲人,贩菜、运输、农资服务,围绕市场还兴起好多产业,开饭店、干汽车维修的,忙季,能有2万多人,许多邻近村庄的村民也来这里打工,就是装装袋子一年也能挣两万块钱。据统计,这个村人均收入1.1万元,“其实远远不止。”莱西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

  “我们这儿还有个现象,五六十岁的妇女打着"飞的"去外地干包装!”于永浩说,市场到了淡季,很多搞包装服务的就跟着菜商走、到外地的市场去,一天的工钱一般在100-150元,去忙活一季就得半个多月,村里得有这么一两百人,每年两三个月都在外面。

  于永浩1977年退伍,1984年干村委会主任,1990年开始干村支书,他说自己是从“大锅饭”时代一路走过来的。农民想着“抓钱”,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愿望,治理一个村庄,不在这上面下工夫是不行的。“抓钱”就得闯市场,当时种粮没账算,村里千方百计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种菜成了“大白菜之乡”、“香菜之乡”,胡萝卜也是远近闻名。菜多了,卖成了问题,1992年村里自己建起市场。

  年长的村民告诉记者,没这个市场的时候,大家都是天不亮就起来,推着独轮车、带点干粮去城里的集市上占位置,占劳力不说,还有缴费、罚款,菜也卖不上价,当天卖不掉就论堆处理了那么远,谁还能推回来啊。

  村里建起市场就不一样了。首先就是方便农民。于永浩说,市场没有门槛,菜商拉来卖就行,卖出1公斤收2分钱;但是品质关把得很严,每天都要检测,抽查药残。他说,农民办个事不容易,质量有闪失,市场的牌子就砸了。

  牌子创出来了,市场越做越大,2005年外地菜开始往里进,现在,全国的蔬菜都在这里集散。8月初,河北的菜来了,到8月底,就该是赤峰的了,10月份,东三省的蔬菜上市,转过头到了来年二三月份,南方的蔬菜又来了。菜卖得越来越远,全国各地就不说了,还有一部分销往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

  小村的市场,联着国家的决策部门。这里是农业部、商务部的固定采价点,于永浩也成了政府的“菜价顾问”。这两年农产品价格波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个别品种经常暴涨暴跌,相关部门经常找到于永浩,请他讲讲到底是咋回事。

  于永浩说,虽然他天天在市场上,可“好马跑不过蔬菜行”,“挺复杂的”。

  从农民的角度看,于永浩对菜价很淡定,他说:“我给领导说不用愁,也别小看农民,农民有的是办法!”他说,蔬菜也有周期、有规律,萝卜能种三茬,二十年了他没见过三茬都赔的;白菜套种玉米,菜贱,就早锄了让玉米好好长;大姜能陈三年,当年行情不好可以等等看;种一亩蒜还能收1500斤蒜薹。“其实农民从常年看是相对平稳的,挣大钱、赔掉底的都是中间商!”

  至于城里人觉得菜贵,于永浩说,中间环节太多了。尽管现在搞农超对接,不过超市用的量太少了,“拿我们这市场来说,按一天18车、一车35吨供应超市算,占不到交易量的六分之一。”他去国外考察发现,原来人家城市里头也有农贸市场,“就是公共设施,农民来卖就是了。”

  有趣的是,东庄头村的“市场”经济从蔬菜起步,但他们却在1997年去东北包了5000亩地种粮,开始是自己管理,现在转包给当地的大农场,“我去看了,粮食就得这么种才有赚头!”他打算干完这届村支书就让贤,自己和土地好好亲近亲近,搞个苗圃或者去东北种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 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 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